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10-29 13:1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物理学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理论物理学更是基石中的核心。以量子力学为例,它引发了技术领域的革命。诸如激光、半导体以及核能等现代技术,无不与量子力学紧密相连。试想,若无激光与半导体技术,今日的互联网信息产业便无从谈起,我们的生活也将截然不同。因此,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与国力增强,必然要与这些划时代的技术革新紧密关联,而这背后正是基础科学的强力支撑。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在理论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在某些分支方向上甚至已跻身世界前列。然而,当我们回顾过往,思考我们在哪些领域真正实现了突破,并在科学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屈指可数。这反映出我们仍需大力加强基础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科技强国。对于整个科技界而言,这是一项重大使命。推动新一代的技术与科技革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即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科技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那么,在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我们应如何强化基础研究?又该如何提升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

  深耕基础研究需耐心与长远视角

  产业发展往往不是事先规划的结果,而是源于知识发展的内在需求。当科学家的基础研究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时,才能真正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例如,人工智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图灵提出的概念。从那时起,到“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再到近年来Alpha Go以及GPT大模型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工作荣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漫长历程表明,基础研究的作用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显现。没有几十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就不可能在创新领域取得如此重要的成就。

  大约12年前,我在接受母校东北师范大学校报采访时曾提到,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作为一名科学家,如果不能坚持长期的研究,总是追逐热点和时髦,那么很难实现真正的原始创新。因此,“坐冷板凳”是每一位致力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

  当然,科学家在自由探索的同时,也应设定一个目标,就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一方面我们要解决眼前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长远需求,这是国家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不应过于功利地看待基础科学研究,例如,在面对一个理论物理问题时,不应简单地问其是否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虽然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内看似无用的研究就应该被放弃。因此,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要区别于对应用技术的支持。

  科教融合是自然的融合 不可偏颇

  我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了16年,那时主要就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后来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再到创立一个新型的研究生院,每一次的转型,都是受国家需求的牵引。在创立研究生院的时候,我想的是,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培养出国家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对拔尖人才的教育。

  当前中物院的任务繁重,我们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工程研发和生产中,这可能导致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弱化。因此,我们要求他们通过科教融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将工程问题和技术挑战转化为基础研究课题。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提升了科研人员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过程,为成为真正面向需求的科研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科教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自然的融合。现在有些大学要求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做所谓的课题,但他们的基础能力并未得到加强。我认为,在未掌握扎实基础之前就急于做课题,是违背教育和科研规律的,这将带来严重后果。大学生确实需要课题训练,但这仅是一种训练手段,而不是期望他们通过此途径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对于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首要的是建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高水平的知识。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我们应勇于探索“无人区”,扎实地做好“无人区”基础研究,这样才可能做出重大原始性突破。而这背后,我们需要努力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作者孙昌璞,系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创院院长,光明网记者蔡琳 肖春芳采访整理)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周看天下

  • 亚丁秋色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2024-11-01 04:20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4-11-01 04:20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2024-11-01 04:20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2024-11-01 04:20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2024-11-01 04:20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2024-10-31 09:23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2024-10-31 09:23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2024-10-31 09:21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2024-10-31 09:20
10月下旬,西藏那曲市安多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北区域,温度已降至-10℃左右。“
2024-10-31 04:05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2024-10-31 04:05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