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新”声 | 郑利兵:“膜”法治水,守护绿水青山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科学“新”声 | 郑利兵:“膜”法治水,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光明网2024-10-23 13:52

  “外出旅游时,看到水就会关注水质,甚至有时候带些样品回实验室来检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利兵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新型膜材料制备与膜工艺开发、膜污染机制研究、密闭空间废水与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从入行到深耕,多年来他以膜技术为武器,为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攻坚克难,突破科研瓶颈

  2008年,刚刚结束高考的郑利兵怀揣着对大城市的向往,考入了北京林业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他发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毅然选择把生态环境研究作为自己的方向,开启了他在膜法水处理技术领域的探索之旅。

  “其实我不觉得做实验很枯燥,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总是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产生新思路。”在硕士学习期间,面对研究课题的重重困难,郑利兵从未有过退缩和放弃的念头。虽然最终未能如愿研制出目标新型材料,但这段宝贵的经历却为他积攒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思路。正是这些经验和思路,为他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新”声 | 郑利兵:“膜”法治水,守护绿水青山

  如今,面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与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尤为重要。膜技术不仅能够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实现废水的再利用,更具备从工业废水中回收宝贵资源的潜力。

  然而,实践应用中,膜法水处理技术却面临着诸多技术瓶颈和挑战。如何强化膜的抗污染能力?如何顺畅地整合多种繁复工艺?又该如何有效削减运行成本?这些问题如同一道道难关,摆在郑利兵面前。

科学“新”声 | 郑利兵:“膜”法治水,守护绿水青山

  “现在比较成熟的模式是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去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一起来攻关。”郑利兵带领团队投身于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索之中,与华能、中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入洞察并分析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转化,守护生态底线

  博士期间,郑利兵便投身于课题组在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科技援助项目之中。面对斯里兰卡高发的不明原因肾病(CKDu)问题,在课题组魏源送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将先进的纳滤膜技术应用于地下水处理领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这一卓越成果,不仅是中国科技力量的有力证明,更是为斯里兰卡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与希望。

  在国内,郑利兵同样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出生于江西上饶的他,深知家乡的山水之美,他积极参与南昌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在江西南昌、德兴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支撑行动。针对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在项目负责人魏源送研究员带领下深入调研、出谋划策,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科研的累累硕果,回馈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和母亲河,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郑利兵的心中也萦绕着一股自豪感。

  在做好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同时,郑利兵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培养。“环境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大家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做到终身学习。”他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不断拓宽年轻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科学“新”声 | 郑利兵:“膜”法治水,守护绿水青山

  谈及未来,郑利兵的目标很纯粹,他希望水污染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稳步提升,日常用水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认知也在深化,对废水处理的需求也在随着国家整体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仍然有大量工作有待我们去推进、去完善。”(记者蔡琳 董小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