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乳”此安康 教你如何预防与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乳”此安康 教你如何预防与应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

来源:光明网2024-07-10 12:27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 叶剑

  乳腺癌,这一让无数女性闻之色变的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伴随着诸多挑战。手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虽然能够切除病灶,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患肢淋巴水肿便是让许多患者头疼不已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患肢淋巴水肿?出院后在家怎么观察和预防?一旦发生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助您“乳”此安康。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会选择进行彻底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然而,这一手术操作虽然有助于清除潜在的癌细胞,却也切断了患侧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负责回收组织间隙中的多余液体和蛋白质,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当淋巴回流通路被切断后,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便会在组织间隙中滞留,导致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差减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浓度的蛋白质渗液会刺激机体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胶原蛋白沉积,脂肪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富含营养的液体还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皮肤在受损后容易发生反复感染。感染会导致皮下组织增厚、粗糙,色素沉着,甚至形成象皮肿。这就是乳腺癌术后易发生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

  对于已经出院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居家观察和预防患肢淋巴水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密切观察手术后的肢体变化。注意观察患肢的臂围大小有无变化,肩部、肘部、手臂、腕部、手指的活动是否受限。同时,还要留意上肢、乳房、胸壁是否有肿胀现象,以及患肢是否有沉重、僵硬、紧绷感,皮肤是否增厚、不灵活、麻木,是否有触痛、疼痛、隐痛、酸痛等症状。此外,发红、皮温升高、起水泡、烧灼痛、刺痛、针扎样感觉、患肢无力、患肢疲乏等也可能是淋巴水肿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在居家生活中,患肢的保护和皮肤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使用pH值为中性或弱酸性的润肤品和清洗用品,以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同时,要尽量避免患肢受到任何外伤,如烫伤、晒伤、冻伤、摔倒、骨折、蚊虫叮咬等。一旦发生皮肤损伤,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适宜的功能锻炼也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在术后早期开始渐进式患肢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术后2~4周内,患肢应避免负重超过0.5kg,4周后也应避免负重超过2.5kg。此外,患肢还应避免剧烈重复用力的离心性动作,如球类运动、擦洗、推拉、甩手等。相反,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及全身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伤口愈合后,还可以进行游泳等运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除了功能锻炼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淋巴水肿的关键。患者应保持体重指数在30kg/m2以下,限制钠盐摄入,多进食优质蛋白。同时,还应保持患侧手臂血液循环通畅,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使用带钢托的乳罩、戴过紧首饰等。此外,还应经常活动患侧手臂,避免患肢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或下垂状态。特别是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或处于高原地区时,更要注意活动患肢并穿戴弹力袖套以保护患肢。

  最后,患者还应避免过冷刺激、桑拿或长时间热浴等行为。在进行淋浴或擦洗碗碟等日常活动时,应保持水温恒定并低于41℃以防止对患肢造成刺激。

  尽管我们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但淋巴水肿有时仍然难以避免。那么,一旦发生淋巴水肿该怎么办呢?

  目前对于淋巴水肿的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即非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消肿疗法包括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患肢功能锻炼以及个性化皮肤护理等多个环节。其中烘绑疗法作为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

  手法淋巴引流是沿着人体淋巴系统解剖和生理路径展开的治疗方法。它能够促进淤滞的组织间液进入初始淋巴管并引导淋巴液一节一节地向近心端流动最后回到静脉循环。这一方法能够减轻组织纤维化增加患部的免疫防御功能并促进淋巴回流代偿通道的建立使肿胀的肢体恢复正常外形和功能。

  烘绑疗法则适用于各类肢体淋巴水肿尤其是伴有频发感染并发症的慢性淋巴水肿。它利用远红外或微波辐射热疗改善皮肤淋巴循环促进组织液和蛋白质吸收等能够减轻肢体淋巴水肿缩小患肢周径和体积改善皮肤弹性和局部组织环境降低丹毒发作频率。

  在治疗过程中弹性压力绷带包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手法淋巴引流或烘绑治疗后进行压力绷带包扎可持续性消肿。常使用低延展性弹力绷带进行包扎而规范的包扎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包扎时要根据部位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材料并注意每种材料的使用顺序以及包扎时应对肢体产生压力梯度即肢体远心端包扎产生的压力应较近心端大。

  功能锻炼也是治疗淋巴水肿的重要环节。在采取规范的弹性压力包扎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锻炼以防止水分在组织间隙再次聚集并通过肢体运动产生的压力或驱动力协助淋巴管完成输送功能。

  最 后皮肤护理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湿润以及检查皮肤有无感染或刺激的迹象等。在绷带包扎期间还应密切观察手指末梢的皮温和皮肤颜色以及手指和手掌的活动情况。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虽然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即使不幸发生淋巴水肿,也不必过于恐慌。通过保守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我们依然可以过上身心健康、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