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4-06-25 15:12

  作者:王葵(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他们难免会在这些问题中受到伤害。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心理上的,有时二者皆有。

  面对这些伤害,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会本能地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这种思维在心理学上属于“问题解决取向”思维,然而,这种直接指向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不一定奏效。其副作用在于孩子往往难以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反而产生被指责的误解。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孩子穿着拖鞋从楼梯往下跑,此前已经从楼梯上摔下来好几次了,和家长脑海里想象的一样,孩子又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再一次把双腿摔得淤青。

  看到此情此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分外心疼,内心自然而然升起的想法是寻找解决方案,试图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于是气呼呼地脱口而出“下次别穿着拖鞋跑下楼,你看你把自己摔成啥样?”更为激动的家长,甚至会在狂怒中说出:“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穿拖鞋往下跑,你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一口牙磕掉才长记性!”

  这是爱吗?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是的。然而,问题来了,这种爱孩子能感受到吗?

  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无法从这种表达方式中感受到家长的爱,反而觉得被责备。有的孩子可能一言不发,忍着伤痛,默默等待家长的情绪风暴平息;有的孩子可能哇哇大哭,觉得无比委屈;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坐在原地,很酷地说:“其实一点都不疼。”真的不疼吗?孩子其实只是掌握了一把钥匙,用这句话来堵住父母接下来的絮叨。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这可能是许多家庭中无数个亲子交流瞬间的缩影。这种场面很别扭,家长爱子心切,但孩子却感觉被误解和忽视,“爱”的传递在亲子间是淤塞的。家长气呼呼地家长给孩子贴上“不听劝”“不听话”甚至于“叛逆”的标签;而受伤的孩子则认为家长不关心自己的感受,只会责备。

  一个非常类似的情形是,面临校园霸凌的孩子,回家后鼓起勇气,结结巴巴地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被欺负的经历。结果父母根本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便怒从中来,骂孩子“没出息,不争气”,拿起扫帚就先把孩子打一顿,边打边骂,告诉孩子“下次打输了就别回来”。

  这两个情境的共性,就是家长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太急于帮孩子解决“带来伤害的问题”。然而家长的应对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

  孩子都善于学习,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下次受伤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是不让父母看到,在家长面前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藏起来,从而避免被家长斥责。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父母被他们认为是“接不住”自己的伤痛的,在和父母交流过程中养成报喜不报忧的沟通模式。他们认为父母是靠不住的,自己的内心也是孤独的。一些家长可能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想要帮助孩子却适得其反?

  实际上,孩子更希望父母能先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感受。当孩子受伤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应暂时放下解决问题的思维,先关心孩子的感受。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面对一个从楼梯上摔下来的孩子,家长可以先检查孩子的伤情,同时表达共情:“哎哟,摔疼了吧,我看着心都跟着疼。”

  从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对于解决问题似乎“没用”,但是这种“没用”的言行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真切的爱。这种应对方式,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解决取向”,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有难度。因为这暗含着家长对于孩子的“问题”和“挫折”的接纳,承认我们不是全能的父母,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或者“避免”所有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孩子受苦。

如何接住孩子受伤的情绪?“没用”的爱才更有力量

  其实,孩子通常比家长想象的更能容忍问题的发生。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才可能卸下防备,以更开放的姿态,带着更积极的能量,去思考如何避免或者解决问题。此时,他们也更愿意反思自己的处境,从而接受家长的建议。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