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2024-05-27 10:51

  如何偷走孩子的美梦?

  在遥远的古代,当夜色降临,黑暗便统治了世界。那时的孩子们,随着日落而息,与星辰月亮为伴,甜甜地进入梦乡。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夜晚已被“人造光”点亮,它像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影响了孩子们的睡眠。

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来源|AI生成图片

  你是否注意到,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却越来越难以入睡?他们辗转反侧,或者沉迷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而早晨,他们又仿佛被床牢牢“黏住”,成为起床困难户。这背后的“黑手”,其实正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造光”。

  “人造光”是如何影响睡眠的?

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来源|新华社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造光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蓝光,是一个关键的“魔法元素”。蓝光在电子屏幕、LED灯等现代照明设备中广泛存在。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在这些光源下玩耍或学习时,蓝光就像魔术一样,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他们的生活。

  蓝光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穿透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这一特性使得蓝光在照亮我们世界的同时,也干扰了人体内部的生物钟。生物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调控着我们的睡眠、饮食、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当蓝光照射到视网膜上的特殊细胞时,这些细胞会误以为是白天的光线,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在夜晚分泌增加,帮助我们进入深度睡眠,修复身体,恢复精力。然而,当蓝光干扰了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时,孩子们的睡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入睡困难,或者在睡眠中频繁醒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来源|AI生成图片

  此外,人造光还可能通过影响孩子们的视觉系统,进一步破坏他们的睡眠质量。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孩子们的瞳孔会缩小,以减少光线的进入。然而,当光线过强或过弱时,瞳孔的调节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视觉疲劳和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在孩子们入睡后继续存在,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

  除了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外,人造光还可能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夜晚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或暴露在强光下,孩子们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或失眠。这些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加剧睡眠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面对这个人造光的“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万万没想到|揭秘:夜晚的“光”影魔术师

  来源|“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

  首先,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例如,可以在睡前进行一段轻松的阅读,或者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同时,尽量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和平板。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可以考虑使用蓝光滤镜或设置为夜间模式,减少蓝光对生物钟的干扰。

  此外,保持一个稳定的睡眠环境也非常重要。确保卧室的光线柔和,避免使用过亮的照明设备。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考虑使用遮光窗帘,以减少外界光线对睡眠的影响。

  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自然光的暴露。这不仅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这个充满“人造光”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睡眠健康。通过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优化睡眠环境以及增加户外活动,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光”的困扰,拥抱一个更美好的夜晚。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吧!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