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陈维军:“牛书记”带领乡亲们“犇”起来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乡村文化 > 正文

陈维军:“牛书记”带领乡亲们“犇”起来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01-17 14:31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云南省文山市摆依寨村党支部书记、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陈维军,请他讲述自己带领乡亲们“犇”起来的故事。

  讲述人:陈维军 云南省文山市摆依寨村党支部书记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在云南文山市摆依寨村天时家庭农场,整齐宽敞的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健硕的牛儿在圈内撒欢,工人们正忙着给牛投喂草料、清扫圈舍。因为养牛,我的生活富起来;因为推广饲养高品质的西门塔尔牛,我有幸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在致富路上“犇”跑。

陈维军:“牛书记”带领乡亲们“犇”起来

陈维军(左一)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培训

  创业受挫,外出学习“取回真经”

  2016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我返乡创业。经过考察,我决定跟堂哥一起合伙养牛。我们凑了4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搭建牛棚,购置了70多头本地牛。可是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我们辛苦了一整年,非但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几万块。村里人嘲笑我们养的牛骨瘦如柴,好像风一吹就会“飞起来”。堂哥决定放弃养牛,继续外出打工。

  可我是个“牛脾气”,越是不被肯定,我越要证明自己能把牛养好。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养了70头牛就如此辛苦,别人管理几千头牛却很轻松?我决定外出学习,先后考察了山东、上海等地的20余个养牛场。每到一处,我都耐心向当地技术人员请教,随时记录好方法、好经验。半个多月过去,我系统地学习了精饲料配比、草料储存、动物病害预防的知识和方法,取到了养牛的“真经”,也让我愈加认识到养牛是一门技术活。

  转变思路,更换品种增收致富

  考察之后,我了解到西门塔尔牛具有体格大、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肉质好的特点,特别适合圈养。反观我自己养的本地牛,不仅饲养成本高、出栏时间长,出肉率还低。于是,我毅然把喂养的70头本地牛全部出售,换成了27头精品西门塔尔牛。

  为了照顾好这些牛,我把全村废弃的玉米秸秆收集起来,自行加工青贮饲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饲料配比。我还积极向周边养牛大户学习冻精技术,开始自育自繁。慢慢地,我的养牛规模越来越大,从原来的27头牛发展到40多头。

  2019年底,我饲养的第一批西门塔尔牛终于到了出栏的日子,每头牛的重量平均达1300斤。一次卖牛时,我雇了两个村民帮忙赶牛到屠宰场,他们看到2头牛卖了5万多元,羡慕不已。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养牛这么赚钱。此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我养起了西门塔尔牛。

陈维军:“牛书记”带领乡亲们“犇”起来

陈维军在养殖场打扫圈舍

  “抱团”发展,不忘初心联农带农

  从2019年到2021年,由于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先后被推选为村小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养牛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我将自己定位为全村养牛户的“全能管家”,除了手把手教技术、无偿将饲养和存草方法分享给村民们外,我还义务为村民们当起了“免费中介”,帮助大家“团购”草料和牛犊、提供卖牛渠道、配种、疾病咨询、收购牛粪……这些举措极大地消除了养殖户们的后顾之忧。

  针对脱贫户,我推出“代养模式”:把小牛犊交给他们进行代养,在达到出栏重量后,按照10元一斤的价格进行回收。这样一来,他们不必担心养牛缺乏资金,在增收之路上走得更加稳妥了。

  目前,我的家庭农场肉牛存栏量达70头,年收入20万元,带动村里23户农民参与肉牛养殖,全村肉牛存栏量达370多头,村民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2023年,我的家庭农场获评州级家庭农场,我本人也被选为村“致富带头先进个人”。

陈维军:“牛书记”带领乡亲们“犇”起来

陈维军(左一)和村民们进行交流

  这次来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培训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对于养牛产业发展又有了新思路。未来,我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建立自己的肉牛屠宰基地,开发腊牛肉、牛干巴等特色风味食品,打造“牛”品牌,做好“牛”文章,让“牛”产品卖上好价钱,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讲述人:陈维军 云南省文山市摆依寨村党支部书记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赵慧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副院长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通讯员:施丹 陈云川 孙楷洲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