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年十一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呼吸,是生命最原始的律动。然而,肺癌的阴影,却可能让这简单的节奏变得沉重。为提高公众对肺癌的防治理念,特邀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从早期症状识别、科学诊疗路径到个体化治疗策略,带来系统的科普解读。
支修益表示,人体很多部位都可能因代谢异常、先天因素或炎症改变遗留下的陈旧因素而导致结节的出现,比如甲状腺、乳腺、肝脏等。
早期中心型肺癌可能伴随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咳嗽声音声调发生改变、“杵状指”等症状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危险信号,如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肩膀持续疼痛、头晕恶心等也可能是中晚期或者晚期肿瘤的一些肺外的征兆。
支修益进一步强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警惕肺癌相关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会诊,避免延误病情诊断与治疗。
记者:张梦凡
制作:隋天慧(实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