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揭秘餐桌上的宝石: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豆类家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揭秘餐桌上的宝石: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豆类家族

来源:光明三农2023-12-21 15:30

  大豆、绿豆、蚕豆、豌豆和红豆等豆类作物,不仅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实际应用。这些豆类作物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宝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大豆在我国有多种用途,包括加工、食用、饲料和种子等。加工消费包括蛋白、油脂和其他工业消费。传统食品加工中,大豆使用的方面主要在豆腐、豆浆和其他豆制品。

  大豆具有高蛋白优势,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食品加工。大豆蛋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10%的速度增长。年产大豆分离蛋白40-50万吨,一半销往国外,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大豆蛋白贸易总量的50%。豆油产量增长迅速,豆油消费在所有植物油中处在前列。

  大豆中含有约35%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低聚糖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可作饲料添加剂,能控制沙门菌感染,提高动物免疫能力。大豆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例如,Vc、维生素B5、维生素A、泛酸、钾、磷、钙、镁、铁等。

  此外,大豆还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功能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延缓女性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并抑制某些细胞有丝分裂和肿瘤转移。大豆异黄酮还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牧生产中,能提高动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改善畜禽胴体瘦肉率。近年来,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和合成工艺不断完善,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绿豆:美食与良药的完美结合

  绿豆是一种典型的高淀粉、低脂肪食物,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它不仅可以作为食材加工成多种美食,如粉丝、绿豆芽和绿豆汤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其医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抗菌抑菌、降血脂、抗肿瘤和解毒等方面。

  绿豆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能够耐受干旱、贫瘠和隐蔽的环境。绿豆的生育期较短,并且具有共生固氮和培肥土壤的能力,因此适用于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它可以作为田闲栽培作物,适合与玉米、谷子和高粱等高杆作物间作或混作。此外,绿豆的茎叶还可以作为饲料和绿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蚕豆:从美食到饲料的多样用途

  蚕豆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干蚕豆为原料的休闲和风味小吃种类繁多,诸如绍兴茴香蚕豆、脆香椒盐豆、怪味胡豆等。此外,我国不少地区还有食用芽蚕豆的传统。蚕豆的全身都是宝,它的种子、茎、叶、花、荚壳和种皮都被用作药材,发挥了重要的药用价值,主要功效是健脾祛湿、通便凉血。作为家畜饲料,蚕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其他谷物饲料搭配起来,能够显著提高禽畜饲料的转化率。

  豌豆:从餐桌到田野的多元价值

  豌豆是一种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具有出色的耐寒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由于其高营养价值,豌豆得以在辽阔的种植区域内广泛分布,成为一种多用途作物,用于粮食生产、鲜食蔬菜、食品加工、绿肥和饲料等领域。豌豆苗,又被称为豌豆尖、豌豆头和龙须菜,以其翠绿的叶色和清新的香气而受到各地人民的喜爱,成为冬春季节的绿叶蔬菜。

  以食用豌豆荚为主的品种为软荚品种,这类品种的特点是豆荚无硬膜质层,纤维少而颜色翠绿,食用时口感清脆爽口,是蔬菜中的佳品。豌豆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粉丝、糕点、豆馅和糖果等食品加工产品,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有助于改良土壤和对下一茬非豆类作物的增产具有积极影响。

  小豆:医疗保健与经济价值的融合

  小豆,也称红小豆,红豆,是豆沙包和红豆薏米粥的主要原料。小豆具有适应性广泛、耐瘠性强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兼具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它不仅作为原粮出口,其加工产品也具有市场消费价值。小豆性软糯,沙性大,可用于制作稀粥、制馅等。豆沙馅香甜可口,广受欢迎。

  小豆籽粒是生产豆芽菜的好原料,但因籽粒较大,生产豆芽菜产量偏低,成本较高,因此未形成大规模加工和消费市场。此外,小豆秸秆是优质青饲料和干贮饲料来源,根瘤量大,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后茬作物具有增产作用。

  总的来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作为食品还是饲料它们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豆类作物我们可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科学顾问:薛晨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创新团队 副研究员

  张晓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创新团队 副研究员

  黄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创新团队 助理研究员

  统筹:廖丹凤 郑锋茂 王长海 张瑞杰

  策划:武玥彤

  编辑:闫烁(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