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土壤日|黑土地:耕地界的“大熊猫”有何独特之处?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世界土壤日|黑土地:耕地界的“大熊猫”有何独特之处?

来源:光明三农2023-12-05 10:59

  世界土壤日定于每年12月5日,旨在纪念世界著名土壤学家V.V. Dokuchaev的诞辰,它的设立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重要性的认识并促使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国际性活动。今年,我们迎来第十个世界土壤日。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片珍贵的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那就是黑土地。黑土,如同大熊猫一样,是我国独特的自然珍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生态面貌,让我们一同探寻这片神秘的土地。

内蒙古特泥河黑土地(光明图片 陈晓娟/摄)

  黑土地,如同诗人笔下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黑土拥有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诗经》曾描绘黑土的肥沃富饶:“黑土隰隰,田多稻少。”杜牧的《秋夕》中,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勾勒出夏夜黑土地的清凉与星空下农田的静谧,尽管看似写的是秋夜,却也描绘出了黑土地的美丽与宁静。

  黑土并非偶然之物,它的产生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密不可分。这片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在冰河时期通过多种复杂的地质过程逐渐形成的。正如中国的大熊猫的演化中逐渐长成,黑土也是历史的见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有了今天的深厚肥沃。那么,黑土为什么被称为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黑土因其深黑的颜色而得其名,如同大地上的墨色铺陈,阳光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宛如一幅自然的画卷。与作为大熊猫所食用的竹子相似,黑土既是肥沃的代名词,也具有丰富的养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类养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环境。

  此外,黑土还具有水润润滑的特点,质地松散且含水量适中。这使得黑土既能保持足够的水分,又有较好的透气性。这使得黑土在干旱和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都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形态各异是黑土地的另一特点。从广阔的农田到丰饶的草原,从沃野到丘陵,黑土展现了多样的生态面貌,丰富着大地的画卷。

  黑土地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世界少数几个拥有大面积肥沃土地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农业成果丰硕,农作物茁壮生长,农民们也因此获得了丰收的喜悦。黑土地的肥沃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使其成为我国“粮仓”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黑土地的西北区域,草原葱郁、牛羊悠然。这片广袤的草地是牧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就像大熊猫与竹子和谐共生一样,黑土地上的农业与畜牧业相得益彰,形成了农牧共生的独特模式。

  然而,“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农业方式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对黑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首先,水土流失和风蚀问题逐渐凸显,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水土流失和风蚀加剧。

  这使得土壤层逐渐流失,影响了土壤的肥沃度和质量。其次,部分地区长时间依赖单一农作物的种植,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枯竭,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再者,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不仅导致了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还对周边水资源和生物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部分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为了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正在推广实施着一种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梨树模式”。该模式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是以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为核心,建立的一套包括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梨树模式”可以解决东北黑土区因玉米秸秆移除而导致土壤的肥力持续下降得不到恢复的问题,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实现部分肥力继续循环进入黑土,有效保护了黑土层。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正如大熊猫在竹海中安家,黑土地也承载着人类的期望。我们应当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用心守护黑土地,让其永葆生机,继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丰饶的粮食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影,王力,李社潮,李保国.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J].科学,2022,v.74(02):45-48+4.

  作者:吕典真(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本科生)

  科学性把关:旷宗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副教授)

  策划:战钊 武玥彤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 福建南平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