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土壤日|见证千年历史,黄土地如何承载着文明记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世界土壤日|见证千年历史,黄土地如何承载着文明记忆?

来源:光明三农2023-12-05 10:46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这片古老土地上,黄图就像是一段史诗般的故事,见证了千年沧桑,承载着中华大地的记忆。社稷坛五色土中的黄土,宛如黄帝统治天下的象征,由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黄土,又被黄壤,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大地的一种独特土壤,如黄土高原、陕甘宁边区等地区。它的形成是气候、地质、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犹如自然的交响乐。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和侵蚀,岩石矿物渐次解构,形成了颗粒状的黄土,如同大地的历史篇章。黄土高原的土壤呈现出金黄色,仿佛是大地的黄金蕴藏。其内含丰富的钙质或黄土结核,使得土壤呈现碱性,如同大地的骨骼。黄土具有丰富的孔隙和疏松的土质,这一演变过程见证了地球的悠长岁月。这些孔隙和疏松的土质经历了千万年的演变,也见证了地球的演变过程。

甘肃静宁:黄土高原高标准农田建设忙(光明图片王毅/摄)

  黄土广泛分布于全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形成了约130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版图。其中,中国的黄土高原是最宏大、典型的区域,如同中华大地的脊梁一般屹立不倒。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黄色和陡峭的沟壑地貌而闻名于世。这片土地不仅蕴含丰富的矿物质,更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黄土高原如同一个壮丽的黄色巨阵,西至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太行山脉的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南至陕西秦岭,北达长城,横跨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等五个省区的220多个县市,一路都是金黄之色。而位于高原中央的位置,更是隐喻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央腹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见证了古老的农业文明,也孕育了众多古代王国的兴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甘肃的莫高窟等,都是黄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古老的智慧和文明,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黄土地因其肥沃程度而成为理想的农业耕地。但也面临着自然因素的困扰,如水土流失和干旱等,长期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这些问题。为了改善黄土地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等,以重建黄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一些治理和保护黄土地的项目相继推出,以保护这片古老土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之路[4]。通过科学种植、生态恢复等手段,实现黄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这片生生不息的古老土地。

  中国的黄土地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黄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确保这片土地能够继续为中华大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中国的黄土地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黄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确保这片土地能够继续为中华大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朱显谟,任美锷.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整治对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4):14.DOI:CNKI:SUN:ZGLD.0.1991-04-000.

  武文.永不板结的黄土地:秦陇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1995.

  蒋定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吴良杰,薄景山,彭达.黄土地震古/老滑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 2023, 45(2):329-337.

  科学性把关:旷宗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副教授)

  作者:刘斯满(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本科生)

  策划:战钊 武玥彤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