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2-04 15:51

  暖水瓶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日常用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暖水瓶的核心部件其实是不起眼的木质瓶塞,如果没有它,暖水瓶就会失去保温功能。此外,为了保证葡萄酒香醇不变味,葡萄酒瓶也要使用木质瓶塞。但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能用来制作能够保温保质的木塞,“被选中”的这些木头有什么过人之处?

  什么是软木?

  制作这些瓶塞的木材必须是软木。软木来自树木的茎和根加粗生长后衍生的表面保护组织,主要是木栓层,其含有多层排列紧密整齐的木栓细胞/栓皮细胞。这些栓皮细胞成熟后死亡,细胞壁栓质化,细胞腔内充满空气,有的还含有单宁、树脂等物质。木栓层能够隔绝水分和气体通过,对树木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控制树木内部的水分散失,防止病虫害以及外界因素对植物体内部组织的机械损伤等。需要注意的是,木栓层并不是树皮,它只是树皮的组成部分之一。

  木栓层就是软木的原材料,其特殊的结构使它具有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易伸缩、密封不透水、耐磨防震、酸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等多种优势,还是热、电、声的不良导体,再加上无毒无味、比重小、手感柔软、不易着火等优点,让它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用途,比如制作软木塞和隔音、保温材料,还可应用到日常中的轻质绝缘材料和救生设备等,至今仍没有其他工业替代品能与其媲美。

  有些树木的茎干的木栓层可常年积累而不脱落,所以木栓层特别发达(外部表现就是树皮很厚),如栓皮栎、黄檗等,因此成为商用木栓,即制造软木的主要来源。

  “栓皮栎”就是因为树皮表层下有发达的木栓层而得名。用栓皮栎的木栓层生产的软木产量大,质细而轻,广泛应用在绝缘器、冷藏库、航海用救生衣具、浮标等物品的制作,成为轻工业甚至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享誉世界的葡萄牙波尔图葡萄酒和法国香槟酒的瓶塞,就是用上等栓皮制成的。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树皮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白瑞兴 摄)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树皮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白瑞兴 摄)

  栓皮栎有什么特征?

  栓皮栎是壳斗科栎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树皮深纵裂,露出厚厚的木栓层,用手一按,是软软的触感,十分有弹性。它还有一个显著的外形特征,就是叶片边缘长有一圈尖尖的锯齿,很细长,如同毛毛虫身上的剌芒。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叶片边缘的细长锯齿(白瑞兴 摄)

  栓皮栎是中国重要的树种,产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海拔800米以下的阳坡。它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和适应性强,还有抗风、耐低温的特点,也耐干旱瘠薄,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壤均能生长,寿命可达200年以上,十分适合北方生态薄弱的山区绿化造林,再加上它的叶色季相变化明显,所以也是良好的秋季观赏黄叶的树种。

  作为经济林种植的栓皮栎,树皮会被剥下用于制作软木(狭义的树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构成),这就容易伤到树皮内面的韧皮部,植物一旦失去运输养分的韧皮部会很容易死去,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怕伤骨、树怕伤皮”。

  然而,栓皮栎却不怕剥皮。一棵栓皮栎一生中可以被采集10次左右的树皮,也仍然能够健壮地成长。树龄15~20年以上或胸径15cm以上的栓皮栎树皮采剥后会重新激活细胞加速分裂,不仅更加有利于二次生长,而且,剥了皮的栓皮栎需要更多的CO2以供树皮生长,CO2吸收量是未剥皮的栓皮栎的五倍,对生态和社会效益有重要贡献。相反,如果不及时采剥,将会降低栓皮栎林的生态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造成资源浪费。

  浑身是宝的栓皮栎

  很多壳斗科乔木的果实被统称为橡子,因富含淀粉,曾被作为史前时代先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多次帮助人类抗御了饥荒。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宣州杂诗》中,详细记述了安徽地区无地耕种的贫苦老百姓收集野生栎属植物坚果作为粮食的情形: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

  作为橡树的一种,栓皮栎的果实,同样含有很高比例的淀粉,提取的淀粉在现代可以用于浆纱、酿酒,还可作饲料。

  另外,栓皮栎的果实能入药,据《贵州草药》记载,其果壳具有止咳、治头癣、水泄的功效,还可用来提取黑色染料。

  可以说,栓皮栎全身都是宝,是国家A类珍贵树种之一,集“乡土、林荫、长寿、抗逆、食源、彩叶、新优”等众多优点于一身。

保暖保质的忠诚“卫士”:栓皮栎

栓皮栎的果实(白瑞兴 摄)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科学性审核:胡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编辑:谢芸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