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11-24 15:26

  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一场声势壮阔的迁徙运动正在天空中上演。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江苏省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 图源新华社

  当然,不止是天空,海洋和陆地同样也会上演类似的大规模迁移运动,比如鱼类的“洄游”。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洄游的红鲑鱼 图源 Sekarb/Dreamstime.com

  一般来说,有迁徙行为的鸟类称为候鸟,而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逗留和繁殖的称为留鸟。

  但这两者之间的界定其实并没有很严格,因为如果留鸟所在的栖息地被破坏或者食物减少,它们也会考虑迁居到其他地方,不过这多少有点“背井离乡”那味儿了,属于是被迫的。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英国知更鸟,有留鸟也有候鸟 图源Erni/Shutterstock.com

  而候鸟就很“现实”了,它们也需要为食物和筑巢的地方操心,但大多数情况下,季节的变化会促使它们主动去往温暖的气候中,寻找可以满足这两种“必需品”的地方。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迁徙的滨鸟——红颈鹬 图源Martin Stokes

  因此鸟类的迁徙实际上就是鸟类随季节变化进行的有规律、有确定目的和方向的长距离迁居活动。

  您的祖先正在为您“导航”

  关于鸟类迁徙行为的起源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但较多学者认为地球交替出现的冰川期使得原本生活在纬度较高地区的鸟类南迁,冰川北退后,出于本能鸟类又迁回高纬度的繁殖地,从而形成了迁徙行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鸟类迁徙源于物竞天择的压力,由于迁徙旅程往往漫长且危险,候鸟需飞翔数千乃至数万公里,因而熬过迁徙的鸟类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正是这种压力造就了鸟类迁徙行为。

  但无论是哪一种,远古的鸟类都给现代鸟类留下了一道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它们所飞过的路线。科学家将这种古老的、烙印在天空之上的路线称之为“候鸟迁飞路线”,也叫做“飞道”。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斑尾塍鹬向北迁徙路线 图源Wikipedia

  现代鸟类可以追随其祖先的翅膀,从起点飞到终点,这条路线就是它们迁徙的全部路程,包括繁殖地和非繁殖地,以及在迁徙途中的休息和进食点。

  目前世界上共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飞路线”,其中穿越亚欧大陆、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有6条,大西洋迁飞路线、黑海—地中海迁飞路线、亚洲—东非迁飞路线、中亚—印度迁飞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以及西太平洋迁飞路线。

  美洲大陆有4条,包括大西洋迁飞路线、密西西比迁飞路线、中部迁飞路线和东太平洋迁飞路线。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从左至右依次是太平洋、中部、密西西比和大西洋迁飞路线 图源Public Domain

  看到这里,好奇的朋友可能会疑惑,全世界这么多候鸟,只有这些鸟道够用吗?

  首先,每条迁飞路线的覆盖范围其实都很广,例如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在中国,从浙江沿海一直到四川盆地都处于这条路线范围。

  而且不同物种的鸟类也会遵循相似的路线,来自一个地区的鸟类可能会与其他鸟群合并,然后再各自飞向不同的目的地。

  此外,也不是每种鸟都会沿着迁飞路线从头飞到尾,有的鸟迁徙距离较短,可能从北京飞到湖南就停下来过冬了,比如绿头鸭。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飞行中的绿头鸭 图源Tom Koerner/U.S. Fish & Wildlife Service

  而像北极燕鸥,它们会从北极圈迁徙到南极圈,从“天涯”飞到“海角”,横跨几乎整个地球。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北极燕鸥:没错,“卷王”就是我! 图源bob feldman myshot

  反方向的鸟

  通常来说,许多鸟类每年会进行两次迁徙,春季来临时,它们向北飞行,夏季在温带或寒带进行繁殖,秋冬季节再返回南方较暖的地区越冬,当然,在南半球,方向是相反的。

  而这就是鸟类迁移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遵循「纬度」进行迁徙,或者说沿南北方向迁徙,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大雁南飞。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常见的迁徙模式。

  在欧亚大陆上,部分雀形目的鸟类不再向南迁徙至非洲的越冬地,而是一路向西飞向法国南部过冬,这种自东向西的迁徙模式不属于传统的南北方向“鸟类迁飞路线”,而是沿着「经度」进行迁徙。

  而这条新路线出现的原因,有研究者发现可能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在20世纪末,西欧和南欧的气温升高,使得这些地区比以前更适合鸟类过冬,它们无需飞行更远的距离就能安定下来。对鸟类来说是一种风险更低的迁徙方式。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一只理查德鹨(Anthus richardi)站在法国的草地上过冬 图源GAETAN JOUVENEZ

  前面提到的两种迁徙模式都属于沿着直线来飞,而有些鸟类在北上时通过一条路线迁徙,南下时再从另一条路线“绕”回来,正好构成了一个环,因此也叫做“环形迁徙”,许多海鸟和滨鸟都遵循这种迁徙模式。

  还有发生在个别鸟类身上的特殊案例,即反向迁徙,也就是与正常迁徙模式相反的方向迁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幼鸟第一次迁徙时没有跟紧大部队,迷失了方向,或者是在迁徙过程中遇到暴风雨而偏离了原本的迁飞路线。

  偏离正常迁徙模式的鸟类通常无法存活,因为它们处于不适宜过冬的环境中,只有一小部分的鸟类能够在非越冬点生存,然后来年再飞回繁殖地,到了下一个冬天,它们会重新定位,回到自身原本的越冬地。

  一起飞还是分开飞?

  在候鸟迁徙过程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聚集的鸟群喜欢“排兵布阵”,比如迁徙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鸟群飞行的能量成本,据研究表明,大雁在“人”字飞行时可以比它们单独飞行时节省12%—20%的能量,有助于鸟群坚持更久的飞行时间。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从这些灰雁翅膀的位置可以看到它们在相互借助同伴的力量在飞行 图源 Anagramm

  另外,保持队形还能使每只鸟都能看到同伴的位置,避免鸟类之间相互碰撞,毕竟个体多起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不过,对于一些大型宽翅猛禽来说,这种烦恼就不存在,因为它们大多会孤身一人上路,独自完成迁徙。它们通常在白天活动,因为太阳加热空气带来的热气流可以支撑它们远距离翱翔。

  然而,这些鸟类很难穿越大片的水域,因为热空气仅在陆地上形成,并且这些鸟类自身无法保持长距离的主动飞行,因此海域的海峡就成为了许多候鸟的必经之路。

  针对这一特点,许多偷猎者会蹲守在此大肆捕杀候鸟。

  实际上,鸟类的迁徙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地介入自然,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很容易与人造物体发生碰撞,比如建筑物的玻璃窗和栏杆、电线和信号塔、与车辆的碰撞,以及鸟类中途休息地的不断丧失等。

  是谁在从北极飞到南极啊?

  撞击在窗户上的鸟印记 图源wiki Commons

  毫不夸张地说,候鸟的每一次迁徙都是一场勇气的赞歌,为此希望在冬日的寒冷中,人类可以更多地关注自然,给予候鸟更好的迁徙环境。

  作者:许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银奖获得者

  参考资料:

  Newton, I. (2003). Geographical Patterns in Bird Migration. In: Berthold, P., Gwinner, E., Sonnenschein, E. (eds) Avian Migratio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ttps://doi.org/10.1007/978-3-662-05957-9_14

  A new westward migration route in an Asian passerine bird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9.086

  C. J. Cutts, J. R. Speakman; Energy savings in formation flight of pink-footed geese. J Exp Biol 1 April 1994; 189 (1): 251–261. doi: https://doi.org/10.1242/jeb.189.1.251

  Kasper Thorup (2004) Reverse migration as a cause of vagrancy, Bird Study, 51:3, 228-238, DOI: 10.1080/00063650409461358

  The Flyway Concept: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8036693_The_Flyway_Concept_What_it_Is_and_What_it_Isn't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成立

  http://www.news.cn/mrdx/2022-11/11/c_1310675694.htm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migration-animal/Birds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金诞生!黄雨婷/盛李豪夺得巴黎奥运会首枚金牌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恶劣天气,如何安全避险?
2024-07-26 09:51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将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适时开展补充调查,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
2024-07-26 06:15
国家航天局25日在京举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的投入使用仪式。这两颗卫星投入使用后,将对大气环境与陆地生态系统开展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有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024-07-26 06:05
在很多人看来,塑料是不能导电的。但实际上很多塑料也能导电,这种塑料被称为导电聚合物。科学家们发现,让这种导电聚合物薄膜出现温差,它就可以发电,这就是聚合物热电材料。
2024-07-26 06:05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国际上的费米卫星伽马射线监测器的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索。
2024-07-26 06:05
重点在于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2024-07-26 09:45
资料显示,龙卷风属于局地性、小尺度、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强烈、小范围空气涡旋。当龙卷风袭来,如果身处户外,要观察龙卷风动态,及时避开其行进路径;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高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
2024-07-25 10:25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体育竞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表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024-07-25 10:23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由该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
2024-07-25 10:20
不少人在体检后,报告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很苛刻的细菌,可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柴宁莉说:“目前Hp感染主要通过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13呼气试验检测。
2024-07-25 10:19
针对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的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24日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据介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包括:一是“共享屏幕”类诈骗。
2024-07-25 09:39
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通航作业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等消费新业态加速涌现;应急救援、气象探测等无人机新场景接续推出;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民航局陆续出台《城市场景物流电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轻小型)系统技术要求》《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等相关标准,助力城市轻小型无人机物流应用场景落地。
2024-07-24 09:54
“这是世界首台(套)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类似‘超级充电宝’,每天可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具备大功率、长寿命、深调峰、易选址等特点,单机功率可实现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的储能容量,寿命通常可达30年以上。
2024-07-24 09:48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与易挥发的水冰不同,ULM-1这种水合矿物非常稳定。
2024-07-24 09:46
近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等新科技对视听行业产生着显著而深入的影响。
2024-07-24 09:40
当前,科技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智慧养老“黑科技”产品,引领智慧养老新潮流:一键通呼叫、智能烟感器等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等服务;护理机器人、家务机器人等产品,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升降沙发、防走失定位鞋、气囊防摔衣等产品,让老年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
2024-07-24 09:31
明确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长10%等一系列目标。
2024-07-24 09:30
这种传统评价模式忽视了学术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致使不少学生盲目追求论文发表速度,却牺牲了论文质量以及自身的综合研究能力提升。
2024-07-23 02:55
我发现这个专项非常适合我,因为我希望在研究生期间能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未来投身国家航天事业。面试时,评委中有来自企业的专家提了不少理论如何应用于工程的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让我印象深刻。
2024-07-23 02:55
然而,唯论文、唯分数等陈旧的评价观念与评价模式对于学生拥抱这场学习的变革形成了显著制约,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
2024-07-23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