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书评|万里长城,写在这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书评|万里长城,写在这里

来源:光明网2023-11-08 16:45

  范天培(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提起华夏民族,人们一定会想到万里长城。东起辽沈、西抵青海,横跨祖国北疆;上溯秦汉、下至明清,它见证了我们前进的每一步脚印。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一砖一瓦地搭建起了这座精神图腾。长城上的每一块青砖,都写满了言说不尽的传说。

  长城并非一日建成,亦非守卫一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不同的军事防御需求,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长城丰富的形态特征,也书写了长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想要全面了解长城文化,需要面对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还有绵延万里的城址遗迹——这样的困难程度,听上去就已让常人望而却步了。而今,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历经多年,终而汇集心血,成就了这部图文俱佳的经典——《万里长城在哪里》。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旭明与长城文化影像推广大使杨东,为此书配有丰富的图片,尽显不同区域长城之壮美。

  新书总计分为九章,在开篇、结尾分别介绍了长城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价值。此外,自东而西,作者将长城跨越的区域,根据环境特征,划分为七个单元。这七个地域的长城,因地理环境、历史积淀而各具特点。在每一章节里,作者依照时间线索,细致介绍长城的营建始末、历史源流,等等。行文不时插入一些历史故事,既增加了可读性,也能让读者更具象地感受长城文化。不仅如此,作者饱含对长城文化研究的热忱,多年来踏遍北疆的高山原野,有着丰富的实地勘访经历。书中收录了近百幅精美照片,在带给读者知识享受的同时,也奉上一餐视觉盛宴。

  青砖白泥、蜿蜒盘山,还有标志性的敌台。这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长城形象——它们大多来自华北平原、燕山南麓的明长城。而提起明长城,我们总会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戚继光。

  作为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大名如雷贯耳。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亦曾在北疆屯戍练兵。纵观明代,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始终很活跃,他们时常策马南侵,威逼京师。然而,在山岭陡峭、地质构造复杂的燕山山脉上开工动土,又谈何容易?《明神宗实录》记载了明长城修筑的验收办法:“如式迨工完日,该镇协亲用长锥验试,以不入土者为上等。”试想,在数百年前,只能依靠人力与牲畜搬运砖石,却能在崇山峻岭当中,修筑出长锥都无法刺入砖缝的长城,戚继光和他治下的军兵,是付出了怎样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明长城能够屹立至今,也可见戚继光治军之严。

  “下筑基与城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这段文字,说的就是戚继光对长城文化发展作出的另一贡献——发明了空心敌台。北方冬日寒冷、夏日酷热,而长城多盘桓在高耸的山脊上,士兵往来换防,多有不便。再者,运输作战所需的兵器、火药与粮草,不仅耗费人力,在路途中也多有损耗。为此,戚继光将以往长城上修筑的实心敌台,改为空心。自此,敌台在御敌之余,不仅可以作为士卒遮蔽风雨的住所,也可以作贮存物资之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名为《城盐州》的诗歌,其中写道:“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如《万里长城在哪里》之言,其中“三城鼎峙屯汉兵”所说的,就是唐代北疆的长城。

  不同于其他朝代点线相连的城墙状态,唐代北疆边防,是军镇要塞的形式。决定唐长城这种形态的原因,就在于唐代包容开放的民族关系。唐代国力雄厚,加之李唐统治者有胡人血统,因而唐代在文化上也显得更为开放、包容。唐代数百年国祚,与北方少数民族虽然发生过多次军事冲突,但往来贸易、民族融合仍是主流。因而,唐朝的统治者,无法向其他朝代一样,用厚重的边墙将胡汉分隔开来。此外,这三座唐代边塞,在承担着屯戍军兵、护卫疆土之责的同时,也是胡汉之间交流、贸易的重要平台。《旧唐书·突厥列传上》中就有记载:“许于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之所。”史书中也有记载,当时回纥、室韦等少数民族,到长安朝贡,也是需要经由这三座要塞的。

  作为长城曾经的守御对象,清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原后,却并没有废弃长城。在八旗子弟龙兴的黑山白水间,有着我们很少提起的清代长城。

  纳兰性德曾有一首名为《柳条边》的七律传世:“是处垣篱防绝塞,角端西来画疆界。汉使今行虎落中,秦城合筑龙荒外。龙荒虎落两依然,护得当时饮马泉。若使春风知别苦,不应吹到柳条边。”

  柳条边始建于康熙九年,最初,是满清统治者,为了分隔关内关外,保障“龙兴之地”民族纯正而修建的。这座清代边墙,之所以被命名为“柳条边”,还得从它特别的修筑方式谈起。根据东北地区现存的城墙遗址,我们可以发现:修筑柳条边城垣的方式与其他地区修筑长城的方式基本一致——以石块或夯土堆砌出高1米左右的土堤。而后,在土堤上种植密集的柳树,柳树之间又以绳子连接起来,也称为“插柳结绳”。有些地方还会在城墙内外深挖壕沟,由此来增加跨越的难度。

  凡如此类别有洞天的小故事,《万里长城在哪里》这部书中还有许多。像是我们很少了解的辽、金长城,或是延伸出河西走廊的青海长城,等等。有着太多有趣的故事,等待读者前来探索。

  伟人曾有诗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诚如斯言,长城文化的兴盛,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渐进融合,想要读懂长城,那么,就到这本书中来寻找答案吧。

  【相关图书】

书评|万里长城,写在这里

  《万里长城在哪里》 董耀会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10月

  长城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本书以宏观的地理视角阐释了中国人持续两千年修建长城的原因。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全书通过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貌,介绍了长城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交流、保护等内容,生动呈现了长城内外的互动交流以及与自然地理的相依相融。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理响中国】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