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谨防“换季卒中” 脑卒中早诊早治是关键
2023-11-01 13:16 来源:北青网 

  当前,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卒中,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专家提示,秋冬季节交替,需谨防“换季卒中”。脑卒中早诊早治是关键,我们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四大“健康基石”,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定期体检,一旦出现卒中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谨防“换季卒中”

  警惕年轻化趋势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易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可能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从而诱发脑卒中等疾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宋珏娴表示,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来说,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影响生活质量。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

  事实上,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卒中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属,近年来,我国卒中的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30多岁的青年出现卒中的情况屡见不鲜。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晶表示,一方面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患病年龄前移;另一方面,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不规律,如熬夜、长时间伏案工作、运动时间少,再加上可能会忽略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这些都可能是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隐患。

  专家提示,正值秋冬季节交替,冷空气逐渐活跃,早晚气温变化大,要谨防“换季卒中”。包括血管弹性较差的老年人在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发生脑卒中前身体发出的一些预警信号,如突发头晕呕吐、出现语言障碍、单侧肢体功能障碍、过度嗜睡等。

  牢记识别口诀

  早诊早治是关键

  “发生脑卒中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宋珏娴说,不同的临床症状,黄金救治时间也略有不同。总体来看,如果患者在发病的4.5小时至6小时之内得到规范治疗,往往都会有更大的康复空间。

  专家表示,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尤为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如果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抓紧抢救时机,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

  “中风120”“BE FAST”等常用口诀可以帮助早期识别卒中症状。以“BE FAST”口诀为例,口诀中提到5个症状,即难平衡(Balance)、看不清(Eyes)、脸不正(Face)、臂不平(Arms)、语不灵(Speech),以及强调时间(Time)的重要性。“若突发其中一种或多种表现,即提示可能为脑卒中,应将疑似患者立即送至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宋珏娴说。

  此外,登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的“卒中地图”小程序,能够帮助找到距离最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卒中中心医院,可以立刻进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等情况的发生。

  专家表示,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醒后卒中,患者入睡时正常,但醒后出现卒中症状。由于醒后卒中多发生在睡眠状态下,很难被及时发现,而且发病时间不确切,容易错失救治的时间窗。需要强调的是,一旦出现卒中症状,不要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卒中可防可治

  避开防治常见误区

  在宋珏娴看来,“输液防中风”是脑卒中防治常见误区之一。她强调,千万不能定期输一些“活血药”来预防中风。因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可出现相似表现,但治疗方案完全不同,“活血药”可能加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

  全国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宝贵表示,“病见好就不用服药了”的观点也需警惕。脑卒中复发率高且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尤其高风险人群更应坚持服药。即使患者语言、运动等功能都恢复了,但实际上,其血管堵塞的情况可能还存在。因此,患者应及时复查,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同时还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也需趁早,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果将有所降低。”他说。

  专家还提示,“年轻人不会卒中”“‘神药’预防中风”等观点均不可取,需要引起重视。

  “经过救治的卒中患者中约有80%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需要家庭、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包容。”陈宝贵表示,脑卒中可防可治,我们要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防止过度劳累、注意天气变化、保持情绪平稳,定期做好筛查,定期体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记者邓婕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