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9-18 11:14

  编者按: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加大。作为最广为人知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福寿螺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

  福寿螺能大量取食水稻秧苗、幼苗等,造成缺苗少株、基本苗减少,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我国南方主要省份每年大约有上百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

  和福寿螺“交手”多年后,有些地方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治理福寿螺的方法。本期内容邀请到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水金,为大家科普福寿螺的相关知识。

  专家简介:黄水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猕猴桃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兼任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等职。

  是“祸”不是“福”的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被带到中国台湾养殖, 并于1981年被引进到广东中山沙溪镇养殖。1984 年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养殖福寿螺,随后推广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已成为南方省区水生作物的重大有害生物。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虽然名字非常吉利,但福寿螺却并不能带来“福气”。黄水金介绍,福寿螺具有食性杂、繁殖力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特性,严重危害水稻、莲藕、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福寿螺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福寿螺会取食为害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其次,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人误食了福寿螺,它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三,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

  第四,第四,福寿螺会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

  锦囊妙计,以“茶”治“螺”

  如何治理福寿螺?有些地区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小妙招”,比如江西利用制取山茶油的副产品——茶麸(茶枯饼)这一天然物质,撒施田间灭螺。

  黄水金介绍了这种防治方法的原理:茶麸(茶枯饼)中含有茶皂素,发挥杀螺作用的是茶皂素这个成分。使用茶麸(茶枯饼)灭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量较大。目前,从茶麸中提取茶皂素的技术非常成熟,市面上已有茶皂素粉销售。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为什么福寿螺难以根治?黄水金解释,福寿螺分布在广泛的水域,例如稻田、沟渠、池塘、湖泊以及河流中,食物谱广泛,耐饥饿力强、抗逆力强,特别是其寿命长、繁殖力高以及天敌少的特性,决定了福寿螺具有超强的生存和扩张能力。

  目前,高效的防控措施仅仅是施用杀螺药剂,但杀螺药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对水体污染重,因此,我们仅仅只能在农田范围内进行有效防控,但在农田以外的区域,由于其水体量大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尚未找到有效防控措施。

  以下为问答实录:

  记者:福寿螺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入侵”我国的?

  黄水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带到台湾养殖, 1981年引进广东中山沙溪镇养殖。1984 年后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养殖,随后推广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已成为南方省区水生作物的重大有害生物。

  记者:作为最广为人知的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有什么样的特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黄水金:福寿螺具有食性杂、繁殖力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特性。

  带来的负面影响有4个方面:

  ⑴取食为害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⑵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侵入人体后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

  ⑶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

  ⑷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生物多样性。

  记者:福寿螺主要危害哪些种类的农作物?

  黄水金:水稻、莲藕、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

  记者:有些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一套治理福寿螺的方法,比如江西利用制取山茶油的副产品——茶麸(茶枯饼)这一天然物质,撒施田间灭螺。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目前效果如何?有可能推广到其他被福寿螺“入侵”的地区吗?

  黄水金:茶麸(茶枯饼)中含有茶皂素,发挥杀螺作用的是茶皂素这个成分。使用茶麸(茶枯饼)灭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量较大。目前,从茶麸中提取茶皂素的技术非常成熟,市面上已有茶皂素粉销售。

  记者:为什么福寿螺难以根除?治理福寿螺的难点主要是什么?

  黄水金:福寿螺分布在广泛的水域,例如稻田、沟渠、池塘、湖泊以及河流中,食物谱广泛,耐饥饿力强、抗逆力强,特别是其寿命长、繁殖力高以及天敌少的特性,决定了福寿螺具有超强的生存和扩张能力。目前,高效的防控措施仅仅是杀螺药剂,但杀螺药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对水体污染重,因此,我们仅仅只能在农田范围内进行有效防控,但在农田以外的区域,由于其水体量大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尚未找到有效防控措施。

  记者:目前还有哪些危害农作物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否有可能建立防护体系,避免农作物遭受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黄水金:为害农作物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很多,例如,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美洲斑潜蝇、扶桑绵粉蚧、柑橘溃疡病、水稻细条病等等,目前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已有部分成熟的防控措施在生产上应用。但尚未实现“建立避免农作物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防护体系”目标。

  记者:宋雅娟 谢芸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