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医科普】得了热射病,该如何急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军医科普】得了热射病,该如何急救?

来源:光明网2023-08-16 16:29

【栏目简介】体能训练往往是严酷的。在保证训练强度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训练。如果遇到自己的战友出现热射病的症状,应该如何急救?本期节目邀请了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轶群为大家详解相关知识。

 

  问:如何判断是否已经患有热射病?

  张轶群:热射病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三点:一是体温的升高,患者的核心温度会升高至40度以上,面部会非常红,而且发烫。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暑往往不会有这方面的症状,但热射病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躁动不安、步态不稳、神志恍惚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头疼、恶心、皮肤红烫、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肌肉痉挛、走路无力,这些症状都提示战友已经患有热射病。

  问:针对热射病有什么样的急救措施?

  张轶群:热射病的现场急救分为六步:

  第一,要立即脱离高热的环境,将战友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或有空调的房间。空调的温度可以设置在16—20摄氏度。如果战友清醒,可以补充一些常温的糖盐水。

  第二,要快速测量核心温度,快速准确地测量核心温度是有效降温治疗的前提。与核心温度最接近的是直肠的温度,需要用一个肛表插入肛门15公分,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方便,因此可以用耳温来代替,耳温也可以视为一个核心的温度。需注意,单次测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一定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每10分钟测量一次。

  第三,积极有效地降温。伤员在发生热射病之后的第一个半个小时,被称作“黄金30分钟”,如果能在这30分钟内将病人的核心温度降到39度以下,可以实现零死亡,而且很少留有后遗症。降低核心温度最快速、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冷水浸泡。冷水浸泡可以让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到近100%,对于年轻健康的部队官兵而言,冷水浸泡是安全有效的。

  第四,快速地液体复苏,即输液。医务人员到达后,立即给战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视情况快速输入一些液体,例如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糖盐水等。快速输液一方面能及时纠正身体脱水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降温的功能。

  第五,气道保护与氧疗。如果战友指脉氧饱和度小于95%,应给予鼻导管吸氧。如果战友处于昏迷的状态,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口腔有异物引起窒息。

  第六,控制抽搐。热射病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抽搐,如果战友突然抽搐,可以立即给予安定注射液,脊柱或者静脉注射均可。注射后一定要注意观察战友呼吸的情况,监测他的指脉氧的饱和度,如果出现了呼吸抑制或指脉氧的饱和度下降,应首先通过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气管沙管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科学审核: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赵贵锋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轶群

  策    划:宋雅娟 张梦凡

  编    导:焦子原 袁典(实习)

  统    筹:张梦凡

  配    音:李泽华(实习)

  出    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光明网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世界首例墩顶双转体曲线钢桁梁斜拉桥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者,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2023-11-29 02:55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2023-11-29 02:55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2023-11-29 02:55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2023-11-29 09:57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3-11-29 09:56
一个技术创意,从萌发到论证、技术攻关再到实际应用,需要多长时间?
2023-11-29 09:54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触网”。
2023-11-28 09:31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
2023-11-28 09:30
针对电子废弃物种类变化,应及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对现有持证资质拆解处理企业建立企业动态评估机制。
2023-11-28 09:30
我们要运用好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更好激发“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潜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3-11-28 05:35
11月24日至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文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这些成果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2023-11-28 05:3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3-11-28 04:20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
2023-11-27 09:44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11-27 09:33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进入冬季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2023-11-27 09:32
近日,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旨在破解制约文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补强文物科技短板,支撑引领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11-27 09:32
粮食安全,不只与广袤田野上的劳作和丰收有关,还与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密不可分。
2023-11-27 09:31
谢明明说,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科技馆除将日常工作表现纳入考核外,还想方设法为科普辅导员创造成长条件。”孟永祥介绍,在继续做好“馆校合作”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做好校内、校外资源的融合衔接,激发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潜力。
2023-11-24 10:08
匡廷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时留影。这让匡廷云对农业研究产生了兴趣……  1952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匡廷云毅然选择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土壤农业化学系。投身科学事业六十余载,匡廷云始终用热爱与奉献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并将这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2023-11-24 10:06
23日18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11-2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