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生态日| 城市也需要“体检”?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全国生态日| 城市也需要“体检”?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

来源:光明网-蝌蚪五线谱2023-08-15 16:32

  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高品质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那么,设立全国生态日对改善城市生态有什么影响?如何参与到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当中?我们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生态研究所所长刘耕源教授来进行解答。

 

  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哪些意义?将对我国生态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设立全国生态日是全国环保工作者心中最重要的大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态环保行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工业化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认识了自然,为了防止大片自然区域被破坏,政府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森林湖泊、草原、湿地以及珍稀动植物。

  第二次是 20 世纪 60 年代,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人们认识到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危害,因此,环保法律的制定就赋予了公众和政府对抗高排放企业的武器。

  第三次浪潮来源于人们发现,简单粗暴地控告污染企业,只是治标不治本,污染问题还是会反复发生。第三阶段的主题是合作而非对抗,人们尝试用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措施,以更低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实现更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今,我们进入了第四次环保浪潮。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健康?设立全国生态日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哪些益处?

  健康城市最早是世界卫生组织 1994 年给出的定义,早期是考虑城市居民的身体是否健康,之后概念得到延伸,变成了整个城市的健康概念。20世纪后期开始,微观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给宏观生命现象以全新的解释。这也直接引起了哲学认知领域的变革,并逐渐引起科学各个领域认知思想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和生命体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譬如都具有复杂性、自组织性、主体性这些基本特征,奠定了城市与生命体这两个概念相连接的基础。生物学对于健康的解释和研究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新的城市发展理论奠定新的认识基础。

  就中国城市而言,中国城市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中国城市在过去 40 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历程,在疾风骤雨式的高速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引导和相关工程学科的通力合作,产生了系列城市病,包括城市交通严重阻塞以及空气雾霾,城市内涝积水以及资源能源消耗过度等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有助于动员社会资源,便于公众广泛参与,并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但现有的城市体检只是发现问题,接下来后续的系统性健康管理和协同化干预还存在一些空白。

 

  什么是城市代谢?如何让城市“代谢系统”更健康?

  城市代谢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科学问题,是进一步研究城市从传统宏观的认识走向精细化、模拟和调控的一个过程。城市代谢是应用生物代谢观念来阐述城市的整体发展问题,这种观念借鉴的基础是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譬如城市系统如何达到最佳的一种发展阶段,以及整个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循环过程来进行反馈调整,以及最后优化运行,该运行程序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自组织机制。城市代谢植根于工业代谢,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城市中物质从最初的开采到工业生产、产品消费,直至变成最终废物这一全过程进行跟踪。通过建立物质衡算表,测算或估算物质流动与储存的数量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描绘其进行的路线和动力学机制。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代谢的概念进行细分,提出城市家庭物质代谢、土地利用代谢、资源代谢等理论,扩充了城市代谢的范围。

  开展城市代谢模拟的基础就是有更多的大数据,可以从更大概率上来规律性地揭示和处理城市问题,从而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的能力,进一步可以适应海量全面的、不断衍生的和多样融合的信息资产。所以城市代谢实际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多情景模拟,为城市的未来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这种可能性的决策依据,更高效、更准确地完成中国城市建设工作。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参与到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当中?

  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实际是通过政府动员全体市民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力量,来致力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健康”促进过程,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居民本身。

  低碳生活本身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用、游等多个方面。在繁杂的低碳生活规范中,我提出 4 点准则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准则是适度,尽量避免奢侈消费,拒绝浪费。按照需要、按照符合自身生产力水平和家庭实际收入进行合理健康的消费。买在必需,物尽其用。

  第二个准则是就地取材,实现资源利用的本地化,促进资源循环的利用。譬如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当地食品,买新鲜蔬菜而不是冷冻蔬菜。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二手资源,积极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尽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可降解的商品。

  第三是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注意生活点滴,及时停止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最后一个准则是投资生态健康,学会精打细算。能多次使用的耐用型商品,尽管初始投入可能会高于一次性廉价的商品,但从整个生命周期看却能大大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如果一次性投资能够换来能耗的不断降低和资源消耗的持续减少,就应该主动去做。

  记者:董小娴 蔡琳 李卓晨(实习)

  制作:贾凡

  联合出品:蝌蚪五线谱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光明网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