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更多“中国药”护佑人民健康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焦点新闻 > 正文

让更多“中国药”护佑人民健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6-30 10: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成为人们治疗疾病、健体强身、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中医药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具有丰富的人用经验,与中国人的生命基因、体质特点、历史传承、文化观念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研发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中国药”,需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尤其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薪火相传。传承是中医药创新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同疾病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大量优秀经典著作。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每一个经典良方,都是经过无数次人体试验的经验总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一次次充分证明,中医药历久弥新,是一个巨大的医学宝库。例如,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成功提取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葛又文将《伤寒杂病论》中的4个经典方剂有机组合在一起,精心化裁为一个抗疫方剂——清肺排毒汤,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方剂浩如烟海,但大多数方子还在古籍中沉睡,亟待开发利用。发展中医药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团队构建了世界超大规模的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基于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传统经验,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临床功效为导向,筛选出治疗慢性心衰、慢阻肺等新方剂,为复杂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研发生产更多“中国药”,护佑亿万人民健康。白剑峰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