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国色天香话牡丹

来源:光明网2023-04-11 09:49

  王珏

  盛唐天授年间,国泰民安,踌躇满志的女皇武则天率群臣冬游长安上林苑。此时天寒地冻,霜雪飘零。为树新皇威严,并显天意助圣,武皇下旨令园中百花迎寒齐放,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御下群臣闻言皆惊,隆冬刚过,除红梅尚可凛然吐苞,其余百花未沐暖春融椒之气,怎能提前开放?

  女皇心中有数,于是皇恩浩荡,化为滚热沸汤,漫灌群芳圃内沟坎之渠;或在花木四周以纸糊“屋”,“屋”内燃以蕴火熏蒸御寒。未经几宿,上苑竟群花怒放,争相博女皇龙颜大悦!

  然众花中,独牡丹不从圣诏,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女皇大怒,遂命掘其根贬弃于洛阳邙山。彼时邙山层峦叠嶂,河道九曲蜿蜒,虽为穷乡僻壤,却因独特的火山岩沉积而山杰地灵、植被葱茏。正是文人墨客避世求学之地,因而留下不少传奇。

  文人自然珍爱芳华,差点遭灭顶之灾的牡丹据说在邙山为寒门书生们竞相珍视,拾取牡丹肥壮的根须,埋于阳坡土中,盼能焕发新生。翌春,牡丹根部果然萌发新芽,逐渐长出枝繁叶茂的幼苗。书生们每日肥水侍候,十分殷勤。来年春暖花开,邙山岭遍野艳若蒸霞,翠绿的枝叶衬托硕大的华冠吐露娇蕊,花繁色艳、锦绣成堆、生机盎然!各处百姓纷纷到邙山赏花并引种栽植,年复一年,终成“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盛况,直至今日!

国色天香话牡丹

  芍药科芍药属 Paeonia suffruticosa 绘制: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夏欣怡

  上述典故是否属实一直备受争议,然而牡丹就此落下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美名,再加上其雍容华贵、玉笑珠香的容颜,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花中之王”。沟壑交错、偏僻凄凉的洛阳邙山岭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花王之都,连唐都长安都从洛阳引进牡丹花种。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成年时茎仅可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花单生枝顶,花径可达30厘米,花瓣有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异,以黄、绿、肉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丘岭中,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最早作为药用植物,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是以根皮入药,称丹皮,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在甘肃省武威市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就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药用牡丹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野生单瓣者入药最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

  丹皮自古以安徽、四川产量为大,以皮厚肉质、气芳香、味微苦而涩者为佳。安徽铜陵凤凰山为牡丹皮之乡,所产丹皮质最佳,习称凤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皮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肿瘤、镇痛等活性,能促进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李时珍谓:“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前述典故中的洛阳,唐朝时称为东京,交通发达,市容繁旺,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反映了东都洛阳万人空巷品赏牡丹的生动场面。宋代以降,赏牡丹习俗更为盛行,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清朝程先贞有诗“春烟笼宝墨,入夜看来难。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干”,足见当时已有花色与暗夜无异的黑牡丹品种出现。

  栽植牡丹最忌土壤多水洼,因为它的根部肉质膨大,遇积水容易腐烂,所以适合种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北京好几处皇家园林的特色都有牡丹台景观,顾名思义,说明古人早就熟悉了牡丹的性格和要求,故人为创造了地势高燥的生长条件。

  牡丹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但又怕烈日直射,尤其是开花时如果气温过高暴晒,会大大缩短它的盛花时间,提前萎蔫。北京皇家园林里所有牡丹台边都会种植几株国槐,国槐也是原产中国的特色树种,与牡丹同样承载了华夏数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但见虬枝参错、艳冠群芳的牡丹浅浅依偎着高大的百年老槐(需种植在国槐树冠边缘),在中外游人眼前定格成一幅中国传统风韵的彩墨图。同时,老槐树还能在暮春牡丹花期和北京酷暑时刻为牡丹提供侧方遮阴;而春季槐树发芽较晚,在牡丹旺盛的生长期间还没有形成浓荫,不会对牡丹的生叶育花造成影响。

  牡丹虽然耐寒,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更喜爱温暖的气候,它的开花适温为17-20℃,所以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都是四五月开花,不会太早。按这个习性,把它种在华南如广州地段,应该开花更早才对;但是把牡丹栽植到冬天更温暖的华南,它反而不开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要回到本文开始时的典故,为什么女皇武则天在冬季采用花植旁挖沟,灌热水或用温火煊熏这样古代最高明的催花技术,催开了大部分春花草木,牡丹却安然自若,不见动静呢?因为牡丹开花前必须先经过2-3个月的零度低温处理才可发育出成熟的花芽,这在现代植物学中称为“春化作用”。

  看来武皇蛮横,以火示威,也无法撼动天地科学真理。有一舞文弄墨的后人以牡丹自语说:“遥想太古之时,天地初开,四季泾渭分明,众花姐妹皆喜悦春日温柔的暖风,我却仍留恋秋冬凛冽的气息,因为在清冷的呼吸中我似乎感悟到上苍创造飞舞雪花的智慧——那团团白絮如翩翩银蝶闪动着宇宙无尽的思维……那时我就立定心愿,若不得冰雪滋润,翌春我必默然不开……”

  牡丹的“春化作用”也体现在了它的分株繁殖上面,俗话说“春分牡丹,到老不开花”。这个谚语不仅仅是指:仲秋时节,牡丹已处于半休眠状态,但气温和地温还略高,分株栽植后根部仍有相当长的一段伤口愈合生长时间,甚至能发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还指的是:春天从大株上分出来的牡丹子株,没有经历春化作用,无法产生成熟的花芽。

  除了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有关牡丹花文化和绘画的作品也很丰富,千百年来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等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古今文人墨客还以文房四宝留下无数牡丹花团锦簇的倩影。传说从他们砚台内溅出的浓墨,不时落在附近几棵白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到花瓣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使莹白的花瓣倍增娇艳。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瓣上的紫斑,色泽缤纷的牡丹因而再得一品种——“紫斑牡丹”。此花尤宜清晨观之,紫斑透过薄雾如点点金光轻颤,清香四溢的风味在微风中忽近忽远如梦如幻……

  而枯枝牡丹的由来则更为传奇,乃是因则天女皇气愤牡丹不遵谕旨,却在洛阳昂首怒放,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得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只是枝干枯黄,尤存火燎的印迹。

  牡丹绰约的花姿及不畏皇权、矢志不移的品质,赢得中国百姓一致青睐。它却不因此骄傲,繁盛时以肉根入药,以花瓣酿酒,回报平常庶民家。时至今日,享誉世界美食界的中国人,居然还能用牡丹花烹饪佳肴,用新鲜的花瓣或煎食或浸蜜或熬牡丹羹,新鲜的花瓣裹上一层软软的白面,用麻油煎至焦黄,配上香醇的牡丹露酒,怎不令人垂涎欲滴?

  传奇末了,每每以诗铭记——正所谓“多彩多姿蝶飞舞,玉洁冰清心若谷;骨硬志坚纵被贬,山壑难湮花贵族;望断西京空嗟叹,从此传奇留东都……”

  注:牡丹催花技术要求较高,普通温室加温难有奇效,需在催花前放置冷凉环境以打破它的花芽休眠,再逐渐增温,方能进行花芽生长和开放。这就叫“春化作用”。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师)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