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于每年公历4月4日-4月5日交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我们知道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但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
清明时节真的雨纷纷吗?清明时节,北方气温回升很快,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达到10℃~15℃降水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很少“雨纷纷”。
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称为华南前汛期。所以“雨纷纷”更符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根据中央气象台,4月1-5日全国降雨情况的预报,明显看出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及以南地区,降雨量比较大,真正应景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面。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时节,梧桐树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江南多雨,雨后的天空,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就可以见到虹蜺。
清明农事活动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在西北高原,牲畜受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民俗
祭祀扫墓。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于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踏青。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清明节,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插柳的风俗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
清明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饮食方面,宜用清补之品,食甘减酸,温润阳气,益肝和中。春季肝气旺盛,食酸易致肝气更旺,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者少吃性寒食物,以防阳气生发受阻。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代茶饮,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将冬季体内积存的寒邪散发。
清明时节,天气转暖,细菌、病毒极易滋生,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胃病多发季节。同时,百花争艳,杨柳絮也开始飘落,花粉浓度较高,风力较大时,传播范围会很大,会引起以花粉为主要过敏原的过敏反应,使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复发,需要注意防护。
作者:杜传耀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高级工程师
编辑:蔡琳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