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1-28 14:00

  牛羊养殖效益较高,最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牛羊调运非常频繁,运输环节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长途运输会给牛羊带来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对动物造成机械损伤和精神抑制。

  从动物福利的角度,也要求人类为动物提供适合的营养、环境条件,善待动物,正确地处置动物,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应激反应,提高动物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人类在合理地利用动物同时,能获得可持续的最大利益。

  随着时代发展,食品卫生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动物肉质安全的宗旨要贯彻养殖的各个环节。因此,如何减少牛羊运输应激已成为研究热点。

  什么是牛羊运输应激?

  牛羊运输应激是指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拥挤、闷热或寒冷、噪声、禁食、禁水等,对牛羊产生的较大刺激,导致被运输牛羊的代谢、免疫能力和行为改变,使病原更容易侵袭牛羊的机体和诱发疾病,最终导致牛羊生产性能下降、胴体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肉牛运输车辆(图片来源网络)

  造成应激的因素有哪些?

  1、动物的类型和年龄:牛羊的年龄、体况、性情等是影响运输应激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运输前后动物的状态也会对牛羊造成影响。

  2、装载密度:在高密度和低密度运输时,牛羊易发生挤伤、跛行等不利情况,而这些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运输应激。

  3、运输时间、距离和速度:研究表明每段运输时间应避免超过30小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转弯和停车时均要先减速,否则容易造成牛羊摔倒和踩踏。

  4、运输距离造成的牛羊缺水和饥饿:例如跨省或跨区域、中间过夜的长途运输,可能会造成动物体质下降,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容易诱发疾病。

  5、天气和环境:运输车内的温度、湿度、气体交换等会受外界天气和装载密度的影响。而且运输途中一般都是封闭式,空气不流通、排泄物未及时清理造成细菌滋生,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牛羊应激反应。

  6、牛羊装卸载:除了运输过程中的应激,装载和卸载牛羊的过程,也很容易导致动物应激或者体表的擦伤、跛行等。

  牛羊运输应激有何危害?

  出现应激反应对牛羊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繁殖力下降以及畜产品品质降低等。

  1、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2、发生应激时,动物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3、应激反应可使动物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催乳激素等分泌减少,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畜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造成早期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

  4、应激敏感动物在有应激源作用时,不仅其生产性能降低,还常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影响畜产品品质。例如肉质松软、肉色变淡,呈灰白色、水分渗出等。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感冒、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烂嘴、拉稀等症状(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避免牛羊运输应激,需采取什么措施?

  因上车、下车,长途颠簸等长期处在非适宜环境和条件刺激下,应激反应不可避免。但养殖户可以采取综合措施消除部分可避免的应激因素,减少应激反应的强度及其引起的危害。

  (1)上车前

  应具备完善的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运输前连续观察数天,确保精神、采食等状态均良好。计划完善的运输方案,包括运输时间和季节的选择、路线规划、运输车辆的车型和规格选择等,可因时因地制宜。做好物品、药品、人员等准备。

  装车前牛羊应当空腹或半饱,不宜饲喂后装车,以防腹部内容物多,车上颠簸引起不良反应。

  装车时,车辆应停放在高台处,让牛羊能自动上车,上车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拥挤造成挤伤、跌伤。装车后,要清点牛羊数量。

  (2)运输途中

  汽车起步或停车时要缓慢、平稳,中途要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运输中休息频率一般100公里或2—6小时停车检查、休息一次。

  运输途中要尤其注意防止牛只倒下。如果发现有牛倒下,要及时赶起,防止被踩。

  夏季白天运牛要搭凉棚,冬天运牛要有挡风。一般短距离运输,途中不喂草料也可以,但需要饮水。

  长途时选择停放预定的时间和地点停放车辆,车辆置于阴凉处并检查牛羊状态,可适量补水但不要过量,少量补充青饲料等。

  (3)卸车

  到达目的地后,汽车可停放在有高台的地方,让动物自己走下车,切勿拥挤。确保动物安全下车,并清点数量。

  下车后不能立即喂料和饮水,先让牛休息5~6小时后,再开始饮水,饮水要限量,此时不宜喂草料,而且第一次喂养不要喂得太饱。

  进舍第1天只喂清水即可,一般1天以2小碗麸皮水(并适当添加电解多维)为宜,第2天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饲喂青饲料,并加喂清热解毒、抗感冒、健胃类的中草药(中草药至少需连续饲喂1个疗程)和电解多维;第3天起开始饲喂精饲料,2次/天,0.5 kg/次左右,间隔8 h以上再喂,饲喂后要饮足水。

  第1周以粗饲料为主,略加精料;第2周逐渐加料至正常水平,确保牛羊健康无病、完全恢复正常后进行驱虫、健胃、疫苗接种,方可转入大群。

  我国畜产品养殖位于世界前列,牛羊存栏量连年增加。每当牛羊出栏季节在运输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应激状态,众多研究已证明运输应激将影响牛羊抵抗疾病能力,导致生理机能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品质,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牛羊运输应激。

  作者:张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王晓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若牛羊在运输中出现应激,应如何处理?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党建引领温暖新就业群体

  • 又到初秋赏荷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