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1-19 19:07

近日,一名男子在火锅店

险些吃到蓝环章鱼的新闻

登上微博热搜

幸好他认出了蓝环章鱼

没有食用

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种剧毒生物

  什么是蓝环章鱼?体型小但威力大!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图源:博物

  豹纹蛸(蓝环章鱼)是蓝环章鱼属动物的统称,此属又称“蓝圈章鱼属”“豹纹章鱼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有毒动物之一,猛烈的毒性比眼镜蛇还要强,一只蓝圈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而且目前没有解毒剂(血清)。

  雌性蓝环章鱼一生在成熟期结束之前只会生产一次,总共产出约50个卵。雌章鱼会将卵产在触手之下并保护它们直到孵化,期间约6个月,雌章鱼不再摄食。卵孵化后雌章鱼即死去。幼体经过一年后即长成并达到性成熟。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一只蓝环章鱼会以皮肤的色素细胞来将自己隐藏在环境之中,一旦被激怒,就会迅速将体色改变为亮黄色,并显示出蓝色的圈状花纹。蓝环章鱼生活在太平洋西岸,分布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共有3个现生种及1个未确定的物种。

  蓝环章鱼主要以小型虾蟹以及小型鱼类为食。它们会伏击猎物,啮咬并注入毒素使猎物瘫痪。再以喙将猎物撕成小块吞食,或咬穿甲壳类的外骨骼以吸食肉汁。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5-氢基色胺、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经毒以往认为系环蛸毒素,但目前确认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

河豚毒素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

使肌肉瘫痪

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

蓝环章鱼的河豚毒素

是由唾液腺中的一种细菌所制造的

其毒性可达氰化钾的850倍以上

遇到蓝环章鱼怎么办?

蓝环章鱼看似温顺

遇到非致命性威胁时

似乎也更愿意躲到礁石中

因此看到它们溜了

就别追了

特别是当它们的身体颜色

由黄变蓝、蓝色愈发明亮时

就是在下达最后的警告

  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按住伤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

  送达医院之后,医生的处理方式一般也只是上呼吸机。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即使伤患已无反应,也应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环辅助,因为河豚毒素会瘫痪肌肉,伤患即使神志清楚也无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应。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医生都没有解药

所以大家遇到蓝环章鱼

千万别试探

在调侃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

希望大家多了解这类科普知识

资料来源:博物、把科学带回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

整理: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4天!

  • “智绘兵马俑”给你发送了“参会请柬”,点击查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