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1-19 19:07

近日,一名男子在火锅店

险些吃到蓝环章鱼的新闻

登上微博热搜

幸好他认出了蓝环章鱼

没有食用

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种剧毒生物

  什么是蓝环章鱼?体型小但威力大!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图源:博物

  豹纹蛸(蓝环章鱼)是蓝环章鱼属动物的统称,此属又称“蓝圈章鱼属”“豹纹章鱼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有毒动物之一,猛烈的毒性比眼镜蛇还要强,一只蓝圈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而且目前没有解毒剂(血清)。

  雌性蓝环章鱼一生在成熟期结束之前只会生产一次,总共产出约50个卵。雌章鱼会将卵产在触手之下并保护它们直到孵化,期间约6个月,雌章鱼不再摄食。卵孵化后雌章鱼即死去。幼体经过一年后即长成并达到性成熟。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一只蓝环章鱼会以皮肤的色素细胞来将自己隐藏在环境之中,一旦被激怒,就会迅速将体色改变为亮黄色,并显示出蓝色的圈状花纹。蓝环章鱼生活在太平洋西岸,分布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共有3个现生种及1个未确定的物种。

  蓝环章鱼主要以小型虾蟹以及小型鱼类为食。它们会伏击猎物,啮咬并注入毒素使猎物瘫痪。再以喙将猎物撕成小块吞食,或咬穿甲壳类的外骨骼以吸食肉汁。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5-氢基色胺、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经毒以往认为系环蛸毒素,但目前确认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

河豚毒素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

使肌肉瘫痪

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

蓝环章鱼的河豚毒素

是由唾液腺中的一种细菌所制造的

其毒性可达氰化钾的850倍以上

遇到蓝环章鱼怎么办?

蓝环章鱼看似温顺

遇到非致命性威胁时

似乎也更愿意躲到礁石中

因此看到它们溜了

就别追了

特别是当它们的身体颜色

由黄变蓝、蓝色愈发明亮时

就是在下达最后的警告

  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按住伤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

  送达医院之后,医生的处理方式一般也只是上呼吸机。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即使伤患已无反应,也应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环辅助,因为河豚毒素会瘫痪肌肉,伤患即使神志清楚也无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应。

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千万记住这种剧毒生物

医生都没有解药

所以大家遇到蓝环章鱼

千万别试探

在调侃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

希望大家多了解这类科普知识

资料来源:博物、把科学带回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

整理:董小娴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