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国际贸易频繁往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制造的麻烦,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植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目前我国生物入侵的种类高达660多种,其中薇甘菊便是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经常对同域内其他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被称为“植物杀手”。
认识薇甘菊
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 Kunth):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援藤本植物,在20世纪中期被作为地被植物引入东南亚。在起源地,有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它的生长,使其难以形成危害。一旦侵入新的地区,薇甘菊没有天敌,失去了生态制约,就给它的疯狂入侵和危害提供了可乘之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于广东南部发现,并逐年扩散到长三角一带的诸多地区。薇甘菊茎呈圆柱状,有时管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复花序聚伞状分枝;头状花序小,花冠白色,喉部钟状,具长小齿,弯曲;瘦果黑色,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冠毛鲜时白色。薇甘菊现已衍生成一种不可灭绝的、难以根除的有害植物,种子细小而轻盈、数量众多,且带有蒲公英一样的冠毛,可随风、随水、随动物与人类的活动,实现海陆空的立体传播。
薇甘菊的花、茎、叶和种子(图片来自网络)
薇甘菊的危害有多大?
薇甘菊,翠绿的叶子、清新的花朵加上曼妙的名称,让人觉得它是一种很友好、人畜无害的植物。可殊不知,它却是外来入侵的“疯狂”植物杀手,又叫“一分钟一英里杂草”,生长速度快,以“缠绕死亡”为杀手锏,可匍匐变身“地毯”,也可顺藤蔓对树木甚至整个树林形成覆盖,把其他植物的阳光和养分抢走,直至它铺满这片土地,给其他植物和生态造成危害,因此,号称“植物杀手”。
薇甘菊大肆扩张(图片来自网络)
薇甘菊拥有强大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这也是它能够成为入侵植物的“基本属性”。薇甘菊的一个头状花序虽小,但一条茎上就能开出约十万个头状花序,意味着能够产生约40万枚种子。除种子繁殖外,薇甘菊的叶腋处能长出新枝,而在节的位置还能长出不定根,来起到固着和吸收水分无机盐的能力。如果主茎被切断,那么分离下来的枝条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对于这种处处能生根的藤蔓来说,“踩死”反而可能加重其蔓延和扩散。据研究,薇甘菊的一个小节每年大约累计生长1000米,每个小节还会生出无数分节,这种恐怖的蔓延速度,正是其英文俗名“Mile-a-minute Weed”(一分钟一英里)的来源。薇甘菊作为“植物杀手”,最可怕之处在于“死亡缠绕”。薇甘菊十分善于攀爬,一旦攀附上其他植物,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迅速覆盖住附主,将其层层包裹,阻碍其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其死亡。此外,薇甘菊还有一件“生物武器”——化感作用。通过根系向土壤中释放一些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从而快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
薇甘菊泛滥成灾(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治薇甘菊?
防治薇甘菊,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机械防治和生态调控替代控制四种方法:
(1)化学方法清除薇甘菊,一般指通过打药控制,比如使用含有复配滴酸·草甘膦成分的草乙疏除草剂防治薇甘菊。由于滴酸·草甘膦是内吸传导性的除草剂,能够破坏薇甘菊的叶绿体,导致薇甘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薇甘菊不能继续存活,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林场、铁路旁、公路旁和其他非耕地上。
(2)生物防治薇甘菊,例如使用菟丝子和寄生微生物,不过菟丝子令薇甘菊致死后,是否对环境产生别的影响,现在还无法评估,而寄生微生物能令薇甘菊产生病害,抑制其生长,不能彻底根除薇甘菊。
人工铲除薇甘菊(图片来自网络)
(3)人工机械防除薇甘菊,对于单枝或少量薇甘菊,人工清除薇甘菊速度很快。缺点是不好根除,同时也会在地面漏掉薇甘菊的茎节,这些遗漏的薇甘菊茎节也是会继续生根发芽的,这将会成为新的薇甘菊传播源,不建议桉树林地使用此法。
人工清除薇甘菊(图片来自网络)
(4)生态调控除治薇甘菊,指的是利用黑膜覆盖的方式来清除薇甘菊。这个清除薇甘菊的方法效果很快速,但是地形要求较高,比如山地、林地就不方便了,尤其是薇甘菊攀爬到树木上的情况,就更难处理了。也有通过提高林木密度来预防薇甘菊的,因为薇甘菊惧阴,所以在葱郁的树林里不易长出新的薇甘菊。然而,如果薇甘菊在树林尚未阴郁之前就成功定殖,效果就不够理想了。
作者:唐真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