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强国光明谈】夯实农村现代化根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惠农政策 > 正文

【农业强国光明谈】夯实农村现代化根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2-07 15:40

  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写入党的正式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新的重大部署,是我国乡村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明了新时代我国乡村现代化的方向。

  一、新时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历史基点

  近十年来,我国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乡村建设方面的政策举措,各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近十年来,我国坚持将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农村,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在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亿多亩,农业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道路、水、电、气、通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2020年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达到83.4%,比2012年提到了25.7个百分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末我国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94.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为我国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然而,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村基础设施布局还很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合理规划布局,加快补齐短板,为全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近十年来,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2021年我国设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的比重超过95%,建有卫生院的乡镇占比超过90%。2021年我国城乡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4797万人,比2012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农村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的城乡差距还较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更加生态美丽宜居。近十年来,我国始终保持生态红线的高压态势,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印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最美乡村、美丽庭院的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我国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5%,95%以上的村庄开展清洁行动,村庄环境基本做到了整洁有序,农村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显著提高。然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更好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乡村创业就业渠道不断拓展。近十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促进乡村建设、农村创业创新的政策,持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吸纳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2021年末全国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0万家,家庭农场近89万个。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21年,超过100万农户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近5万个村落、50万多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截至2021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人,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需要不断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村成为万众就业创业创新的造梦空间。

  乡村文明程度和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近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进党建引领的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乡村治理队伍不断壮大,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文化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全国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超过65%和80%,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然而,农村还有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陋俗陈规与现代乡村文明非常不协调、不适应,需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进打黑除恶常态化,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

  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理念的基础上,在统筹布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重点发力。

  在统筹布局上着力,更加注重软硬环境“双管齐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城乡规划衔接,统筹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现代化生活条件为导向,不搞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致化。体现乡村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田园风光、乡情乡愁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尊重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总体水平。

  在宜居宜业上着力,更加注重保护发展“双措并举”。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推进农村土壤改良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完善乡村水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健全生态涵养区补偿机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健全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进入乡村的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按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开展创业创新,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坚持绿色发展,深度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将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创造出更大的乡村经济价值,不断扩大乡村就业创业空间。

  在和美乡村上着力,更加注重塑形铸魂“双标并达”。注重乡村治理机制培育和创新,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塑造现代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试点示范引领,持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自治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推广网格化、数字化、积分制的现代治理技术。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营造乡村社会新风尚。弘扬农耕文明,将乡村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深入挖掘、继承、创新、活化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乡村文化艺术走进农民日常生活,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

  作者:王丽红 赵一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农业强国光明谈】夯实农村现代化根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流光溢彩、鼓乐齐鸣。4月15日晚,西安以仿古入城式,迎接前来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中外嘉宾,并展演了精彩纷呈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演出。

  • 高等教育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