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农业强国光明谈】悠久农耕文化,润泽农业强国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惠农政策 > 正文

【农业强国光明谈】悠久农耕文化,润泽农业强国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11-23 13: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精神力量,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气所在和自信之源。《“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通过保护乡村文物古籍、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农耕文化是长期农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农业实践的结晶。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耕文化在新的时代方位下,释放出熠熠生辉的光彩。

  今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举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1300多年前,浙江青田先民通过田中种稻、稻下养鱼的方式,实现了贫困山区“饭稻羹鱼”的田园梦,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列世界首位。农耕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关注,体现出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强劲的生命力。

  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方式开场,惊艳世界。其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底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古老智慧尽显大国文化自信。实际上,早在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系统地提出了二十四节气;今天,在安徽省淮南市,二十四节气节庆习俗已经成为城乡文化的重要标签:八公山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园、淮南舜耕山二十四节气回廊等,无不彰显着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

  远古农人的智慧也体现在建筑方面,比如安徽皖南地区,由于山多,地形复杂,建造房屋聚集而居并不容易。在长久的实践中,农人渐渐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建造出依托自然又抵御自然的“徽派建筑”。今天,仍可见溪水穿村而过,背山临水、坝地梯田的徽派建筑特色。徽商进则致仕经商,退则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传承至今。

  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现实价值

  塑造乡村形象。“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农耕文化中蕴含着古人做人、务农、为学的哲学,今天读来仍令人心向往之。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晴耕雨读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代替,乡村破败、乡村污染等形象广为传播,农耕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农耕文化、特别是耕读文化擦亮乡村发展底色,越来越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当前,我们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乡村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不再是一种奢望和理想。重新发现乡村价值,再现乡村的耕读传家形象,成为传播农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供价值引领。乡村是大多数人生于兹长于兹的地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为文化基因,流淌在数以千万计地外出游子的血液中,农耕文化为外出游子摹画出一幅温暖的乡愁图。农耕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道德引领,让人们形成勤劳、淳朴、诚实、善良的价值美德。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农耕文化可以起到聚心、润心、强心等作用,把社会各界的目光汇聚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作为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又能起着调节作用,充实心灵,提振进一步发展信心。农耕文化在乡村治理中也能发挥法治之外的作用,通过家风家训、文化传统、乡风民约等渠道,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比如,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逆水村,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价值导向作用,把农耕文化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勉励少年儿童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据统计,全村3000多人,相继走出了29位博士、54位硕士、近300名本科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助推经济发展。农耕文化自古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周书》有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农耕文化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建立的,为生存而“耕”,为济世而“读”,农耕文化统筹着中国人“达”“独”不同状态的人生理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涵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农耕文化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通过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精神动力。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气神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我国是农业大国,千百年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耕”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局限于耕耘土地。因此,应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把村规民约、文化传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耕文化中明伦理、正家风、促教育的作用,把农村社会耕作、读书的理想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以农田系统、游牧生产系统、蚕桑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为抓手,把农业发展与文化促进结合起来;强化农耕文化载体建设,把乡村博物馆、村史馆建设与修编村史、村志等结合起来。通过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播、普及,在全社会形成认同农耕文化、实践农耕文化、遵从农耕文化的浓厚氛围。

  建设农耕文化基地。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多,当前农业农村部也进行了多批次的评选,保护效果明显。要充分发挥农耕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要进一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农耕文化基地,通过耕读教育、研学旅游等,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安徽省长丰县马郢村曾经是个一穷二白的村庄,近年来,在马郢耕读计划的带动下,整个村庄实现了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周边百姓也鼓了口袋、富了脑袋。要充分发掘农耕文化的引领作用,挖掘示范基地丰富的生态、文化、人才价值,实现文化保护、乡村振兴双丰收。把耕读文化、劳动教育等纳入大中小学基础课程体系,让农耕文化示范基地成为年轻一代认识劳动、体验劳动,进行劳动实践的地方,进而增加对农耕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强化文化人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已有一部分人才扎根农村,在乡村的土地上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理想。一些地方通过“乡村振兴专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制度建设,吸引了一批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但是相对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乡村人才还有较大缺口,而农村缺乏人才吸引力是重要方面。农耕文化具有一定的情感纽带作用,“乡愁”成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驱动力。通过“半为儒者半为农”等文化价值传播,吸引愿意回乡创业的学子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吸引人才参加农耕文化保护、建设;发挥以文化人作用,通过农耕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文化素养;通过宣传、推介,以文聚人,让人才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意义,唤起人才对农耕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

  (焦德武 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农业强国光明谈】悠久农耕文化,润泽农业强国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