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发展源于可持续发展系统论,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基本手段,是一场人类社会发展方式从多维度展开的全面改革。从本质上来看,绿色发展注重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低碳、循环、绿色经济等手段,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从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关系来看,与传统经济社会粗犷式发展相比,绿色发展将生态效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取得经济效应的同时是以保障生态效应为前提的,明确了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关系;从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来看,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注重的是短期利益,这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生态环境灾难,然而,绿色发展强调的是长期利益,在于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路径,倡导把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倡导“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长期以来,人类将自然放在对立面,强调的是征服自然,把无节制地改造自然当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际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全面理解绿色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制度、文化多方面的复杂集合体,内部各子体系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助推相关建设的完成与完善。在经济建设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导向,从能源投入、生产技术、产品附加等方面着手,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行为、建设内容。在社会建设方面,包括指导创建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自然生态与人居社会和谐共生的社会系统的一切相关思想与实践行动。在环境建设方面,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的绿色转型,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根基。只有推进绿色发展,才能够供给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为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合理限制人类的建设和开发自然的行为,科学开展污染修复与保护建设工作的制度设计。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凝练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经验,兼顾时代发展变化要求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划统筹。主体功能区是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有资源禀赋以及区域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条件,按照区域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主体功能的空间单元。我国国土空间按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国土开发的基础制度作用,统筹规划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从规定最基本的土地利用上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推动绿色发展,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发格局。
“三生空间”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空间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是“三生空间”的基础,它承担着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三生空间”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点。生活空间既需要生产空间的物质支持,同时也需要生态空间的质量保障,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最终都服务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对“三生空间”起着协调组织的纽带作用。生态空间为生物活动提供重要环境支撑,即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提供基本保障,在环境支撑承载力的约束下,同时也是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发展约束。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作用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引领全域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生空间”为全域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空间上明确了具体要求,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着力解决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
为解决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打破地域、政域和领域的界限,需多方位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设立生态文明示范区,实行环保督察巡查制度,制定各省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实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制度,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攻坚战。
二是在流域路径上,以大江大河干流支流和左右岸为主线,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设立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措施,加强对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
三是以连片山地丘陵等自然分水岭为载体,设立秦岭、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立高黎贡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手段,加强对山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四是以各国边界地区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等跨国环境保护组织,协同保护各国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
五是坚持系统思维,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一体化谋划、整体推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重点解决全域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文传浩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陈彬森、于秋月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