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1年5月15日,在距地球3.2亿公里外的火星轨道上,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并最终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看到这一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摘下眼镜,热泪盈眶。
火星是很多国家的航天噩梦,到目前为止整体成功率只有50%左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更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张荣桥和他的团队整整奋斗了10年。
第一次去火星,应该怎么走?最初设计火星探测方案时,项目组也曾考虑过采取类似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步骤,但张荣桥并不甘心,他决定创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跨越,使中国步入行星探测领域世界先进行列。
面对巨大挑战,工程团队在项目初期就做好计划,对技术方案进行反复设计确认,并开展了大量地面试验验证工作。
2014年9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先期研制阶段,千军万马为之奋斗了6年,在发射场坚守了110天,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坚持了202天。终于,首战告捷,天问一号环绕火星。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它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的新征程,未来的天问二号等任务也将续写中国行星探测的新高度。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蔡 琳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