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古人的浪漫,又双叒叕被中国航天实现了!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中国古人的浪漫,又双叒叕被中国航天实现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2-11-12 20:18

  今天,浪漫的中国人又一次向空间站送去了“太空礼包”!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11月12日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天舟这一名字,如梦天、问天一样,蕴藏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基因。

  2011年4月,中国货运飞船名称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当时组委会共收到9640份提名,天梭、鲲鹏、天舟、神龙、龙舟等名字都在其中。2013年10月,组委会向公众公布了这艘货运飞船的名称:天舟,寓意往来天地的星汉之舟。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将漫天星斗比作银河。浩瀚缥缈的银河让人遥不可及,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也是对银河不可跨越的最直接写照。

  不过,有河便就有舟。“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船可以让两地相连,渡过无法通过的江河,古代时,人们便知它的重要作用。每当夜晚浩瀚缥缈的银河初显时,古人也常常畅想,是否只要乘一艘小舟,向远海飘去,在海天一线之间,就能驶入银河,上达天庭。

  晋代志怪小说集《博物志》中有一篇《八月槎》,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银河和海相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想要乘坐“槎”登天,他带足干粮和水,浮海而去,多日之后他看到一座城市,琼楼玉宇,蔚为壮观。遥望宫廷之中,有个美丽的姑娘在织布,还有一名男子牵着牛到水边饮水。

  这位蜀人驾着小舟与牛郎织女会面的故事,满足了人们对“飞天”的全部想象!

  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有着一个泛舟于星海之下的想法。在其诗《春江花月夜》中曾写: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宋代王阮在《姑苏泛月》中,也希望能乘着一叶扁舟,直上天河。

  夜来谁共泛灵槎,飞上牵牛织女家。

  但觉满身天雨露,绝无一点世尘沙。

  到了元代,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则更浪漫地描写了”天舟“——”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位诗人又将银河搬到了地上。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

  如今,依托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这种大胆与浪漫,终于变作了现实。天舟又一次带着中国人千年的浪漫与梦想启航,在星河里飞行,为航天员们送去了宝贵的工作和生活物资,相会于“天宫”之中。

  除图1外,全部为AI绘制

  整理:蔡琳、焦子原

  综合:光明日报,人民、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