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这是元稹《咏廿四气诗》的其中一首,用来描绘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
2022年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霜”表示的是天冷、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来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水气,秋分就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就逐渐增强。
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天气由凉转寒。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但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于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
以北京为例,从寒露到霜降到立冬,气温从16度左右降至7度上下,湿度从62%左右下降到53%左右,降水也明显减少。
从霜降到立冬,一共三候(一候为5天),古人分别称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说,第一候的时候财狼之类的动物开始捕猎,准备过冬的食物。二候草木枯黄,树叶飘零。三候蛰虫入洞,准备冬眠了。这一切都是寒气增强,逐渐入冬的表现。
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同时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还要注意调节自身情绪。
霜降节气的风俗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初霜”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菊花霜”,因为霜降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而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营养价值高。因此在霜降時有些地区有吃柿子的习俗,有句老话说“霜降到,吃柿子”。
而登高远眺是因为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正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不过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和运动安全。
从进补的角度来看,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尤其应健脾养胃,很多地方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作者:沈越婷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工程师 北京气象学会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