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来源:光明网2022-07-20 15:48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2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三冠王”的美名。

  追问:为什么和怎么做

  王泽山喜欢接触和了解各种新生事物。上个世纪60年代,他是学校里最先接触计算机的人,与老一辈学人不同的是,他经常在微信上和大家交流,每次出差都自己上网订机票、订宾馆。20世纪60年代,王泽山发现学校建立了计算机系统,那时的计算机体积庞大、操作复杂,没有人使用,于是他学习编程,开始试着去操作这个“大家伙”。他将计算机和传统火炸药学创新性地结合,使得火炸药学中原本复杂难解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

  王泽山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发觉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和细节,总能为一筹莫展的难题提供别具一格的解决方法,这种“别出心裁”正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和平时期,废弃不用的火炸药可不是一般的垃圾,而是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如何处理这些危险的具有强大污染性的垃圾,成了研究中的大难题。20世纪80年代,王泽山提出了利用废弃火炸药制备民用炸药等工业产品的治理途径,这既能促进民用生产,又能将退役火炸药转变为工业原料或再次用于军事产业,成功将废弃火炸药“变废为宝”。为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王泽山亲自到全国各地的火炸药企业走访,指导企业进行技术转化。

  退役火炸药在民用领域找到了去处,不仅消除了传统处理方法的潜在隐患,也开创了安全、绿色、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路径。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王泽山院士先进事迹宣讲团在江苏省高层次人才主题学习会上(图片来源网络)

  王泽山常说,搞研究不能满足于专利、奖项或论文发表,而是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方法或产品。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念,使他看到了火炸药研究的另一个突破口,并且进一步把自己的创新构想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他用“以身相许火炸药学”的一生向我们证明:科学研究,创新必须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走在别人前面

  王泽山曾经对“李约瑟难题”感到困扰——中国的科技,尤其火药技术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为什么没能追上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步伐?1935年出生在吉林的王泽山,幼时生活在“伪满洲国”的阴影之下,列强打在积贫积弱旧中国肌体上的每一发炮弹,都是对王泽山心灵的巨大冲击,也让这个年轻人心中埋下投身国防,治学报国的种子。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图片来源网络)

  环境温度对武器装备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温差可能超过70℃。如何使武器在高温、低温条件下拥有常温条件下相同的性能?无法改变军械使用环境的巨大温差变化,王泽山便将目光聚焦在改良军用武器的制作材料上。

  参照含能材料所特有的性质,“低温感含能材料”正是解决方案。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王泽山带领团队打破旧的知识框架,终于发现火药燃速与燃面之间的等效互补效应,建立起温度—燃面补偿系统,找到了能够弥补温度影响的低温感含能材料。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武器长贮稳定性的问题,还有效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

  如何平衡对火炮射程、威力、精度和射速的要求是一个世界难题,欧美等国的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王泽山另辟蹊径地创立装药新技术与相应的弹道理论,研发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等模块装药技术——在不研制新火炮、不改变火炮总体结构(延长炮管)、不增加膛压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火药能量的使用效率来有效提升火炮射程。一举使中国发射装药技术位居世界前沿,并在高性能火炮研究这一领域中,帮助我国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但是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他总是当仁不让地抢占制高点。在日常的科研中,他从不一味跟踪、模仿国外的理论和成果,而是一贯坚持超越和创新。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创新追求,使得我国获得了火炸药领域引领国际的实力。

  国家需要,我愿意“坐冷板凳”

  王泽山认为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19岁上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这是一个社会需要、个人前途可能更灿烂,我有能力胜任的最佳选择。”选择研究方向时,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而是以装药设计作为主体研究方向。

  做学问的每一步,王泽山都要考虑自己的“能力与范围”,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他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做学问切忌轻浮——在“全等模块发射装药”这个国际都尚未解决的研究课题上,他潜心研究三年,不断求索本质,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南京理工大学泽山育才基金捐赠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一向简朴的王泽山向南京理工大学捐款1050万元,设立泽山育才基金,用于支持教学和人才培养,这几乎是他全部的获奖奖金。正如他在入党材料中所写:我愿意参加中国共产党,在艰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

  为大力弘扬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科学家精神,南京理工大学建设了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把科学家精神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在要求,努力构建系统化的制度和机制,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七 王泽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地自成立以来,大力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通过座谈会、宣讲会、成果展等形式,掀起全校科学家精神学习热潮。目前,基地已成为学校科学家精神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身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杨顺玺)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金秋时节,之江大地热情涌动。浓郁的亚运氛围中,“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9月8日起隆重举办。
2023-09-21 10:29
日前,《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揭示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新机制的论文,这项研究或将以全新角度推动锂硫电池发展
2023-09-21 10:27
SKA中频天线的伺服控制系统需要满足高电磁屏蔽指标,才能实现高灵敏度观测。 SKA中频天线的背架是空间网架结构,采用螺栓球与拉杆螺连的方式安装。
2023-09-21 10:26
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海信创新研发中心,探索我国激光显示领域的“软实力”和“硬科技”,感受显示领域的“未来之光”。
2023-09-20 15:00
冷湖镇,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秋夜,茫茫戈壁,人迹罕至。仰望,星空璀璨,银河迢迢,仿佛沿着这条颠簸不平的土路,就能走进银河、踏入群星。
2023-09-20 04: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