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邬贺铨:让中国通信技术领跑世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邬贺铨:让中国通信技术领跑世界

来源:光明网2022-07-11 09:43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袁于飞

  “技术没有一劳永逸,永远领先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持续创新。”

——邬贺铨

  3G跟跑,4G并跑,5G局部领跑,中国当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移动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邬贺铨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以来,他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担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师,组织3G、4G、5G项目(简称“03专项”)的研究开发。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邬贺铨:让中国通信技术领跑世界

学识和胆识更需要科学谋事与做人 2000年11月16日, 摄于北京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OXCOADM光通信设备项目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王志英

  “03专项”实施方案的目标,是让中国在 2020 年前,在无线技术和产业方面,实现芯片与专利两个方面的突破,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支撑产业链、创新链和网络应用,在无线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成为全球重要主导力量之一。邬贺铨介绍,要“争取在无线移动通信服务与应用方面,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引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些目标都很难实现,甚至在当时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在邬贺铨和其他专家的努力下,“03专项”经过15年的研究开发,全面并超额完成专项立项之初提出的目标,我国实现了从3G跟跑到4G并跑再到5G局部领跑,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

  作为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邬贺铨做什么事都不含糊。多年来,他曾先后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主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牵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咨询项目,支撑了国家相应规划的制定。

  从2014年起,邬贺铨担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不仅高质量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交给的任务,还在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交的相关咨询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邬贺铨:让中国通信技术领跑世界

  邬贺铨非常赞赏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2021年5月,袁隆平逝世,他深情地表示:“袁老先生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代宗师,是践行科技强国惠民的楷模,他的精神永存,永远激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科技报国的光辉事业!”

  邬贺铨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和专家组指导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研发单位、高校等 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开发IPv6技术与产品,组织试验网建设和开展应用试验,建成了主要由国产设备支持的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和IPv4/IPv6试验网。

  现在,我国通信网络已具有全面支持IPv6的能力,国内主要云服务商和CDNa企业基本实现对IPv6的支持,主要的政府网站和排名前100的商业网站支持IPv6的访问,IPv6活跃用户数占网民总数的比例超过45%,基本达到“03专项”对2020年阶段目标的要求。

  当前,我国5G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已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邬贺铨正在继续深入研究5G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5G的增强移动宽带、广覆盖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质,适于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邬贺铨说,5G将促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缝融合,我国需要从5G企业网入手,从标准起步、从底层出发,向深度发展、向体系化推进,开创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格局,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让中国通信行业领跑世界!

  院士小传:

  邬贺铨(1943— ),通信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数字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系统研究开发工作,作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组织了IPv6项目研究试验;担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师,组织了3G、4G、5G项目的研究开发;近年 来负责组织重大工程科技咨询项目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扫码进入《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题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