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来源:光明网2022-07-05 11:13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2022年,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广西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广西第六地质队黄大年同志事迹展馆获评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09年,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特聘专家。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病逝于长春,享年58岁。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黄大年在现场

  归国7年,作为“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首席专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首席科学家,他带领数百名科学家填补了我国巡天探底潜海的多项技术空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破土而出,无缆地震勘探系统研制成功,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显著成果,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横空出世……7年时间,他培养了18名博士、26名硕士,在各领域的交叉团队达到400余人,为我国实施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一首歌:《我爱你,中国》

  2014年学校中秋晚会上,吉大艺术学院姚立华副教授深情演唱完《我爱你,中国》,蓦然发现黄大年正在舞台的一角默默流泪。他一字一顿地解释:“听这首歌我感动地落泪,请理解,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黄大年和归国专家合唱爱国歌曲

  2004年3月,父亲病重,辗转联系到黄大年,他没有回国。彼时他正在北大西洋海底,参与航空重力梯度仪军用转民用的试验,外方舰长承诺中断试验的前提下,可以破例上浮,送黄大年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如此这个仪器可能不会转为民用,祖国就没有机会接触这一战略尖端技术。“我不能前功尽弃!”半个月后,他重回陆地,在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

  两年后,母亲弥留之际联系到黄大年,他没有回国。那时他正在大洋彼岸的万米高空,继续进行这项技术研究。“母亲临终前嘱咐我和妹妹不要怪你。”在老人坟前,弟弟黄大文哭着告诉他。

  “你可以不为父母尽孝,但不能不为国尽忠。你是有祖国的人!”父亲的话给儿子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2009年,面对母校的邀请,他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他认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最有价值,剑河旁花草拥簇的洋房、麾下包括诺贝尔奖提名者在内的“多国军团”都无法阻挡赤子归家报国的脚步。“对我来说很简单,根源就是(爱国)情结。”面对质疑和询问,他的回答铿锵而简洁。

  为了编制一张更大更密的科研网络,他硬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主动担任学校留学归国联谊会长。他如兄长般关心着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位成员,引领大家寻找科研目标,鼓励大家正确看待国内外科研环境的差异……“为了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这是一个群体!”在他的感召和邀请下,更多的高端“海归”投入祖国的怀抱。

  一张病床上的照片

  在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里,有一张他在病床上给学生解答问题的照片。照片里黄大年盘腿坐在病床上,手腕上埋着针管,手部明显浮肿,胳膊有些颤抖,但依旧目光灼灼。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黄大年在病床上为学生解答问题

  2016年12月5日,黄大年住院前最后一次出差回来,照旧先回到办公室为排队的学生解答问题。轮到王泰涵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6天前在飞往成都的飞机上,黄大年已经晕倒过一次,此刻他显得有些疲惫,但还是用了一个多小时为王泰涵解答了两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我再思考一下。现在我请你吃饭吧。”此时王泰涵才意识到,从机场赶回来的老师还没有吃晚饭。

  住院后的第二天,黄大年点名让王泰涵过去,为他解答剩下的两个问题,学生们本打算拍下这张照片,待老师康复后揶揄他生病了也不“老实”,没想到却成了学生们给黄老师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

  在黄大年心中,老师是他最看重的身份。他会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不出差时会跑到实验室挨个询问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出差时要通过邮件或视频查改作业和答疑;他的办公桌旁有两张椅子,两台电脑,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们请教问题时清晰高效地解答;他对待青年学者课题报告中的瑕疵,不仅会提出有哪些问题,还会提出如何改进、如何规划、如何转化成产品。他总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了,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黄大年和学生在一起

  一瓶药:速效救心丸

  纪念馆的展柜里躺着一个褐黄色的葫芦状药瓶,它有着如大地一般的朴拙。2016年6月27日,黄大年办公室内传来“嘭”的一声,秘书王郁涵急忙跑进屋,发现黄大年晕倒在地上,赶紧找出几粒准备好的速效救心丸给他塞到嘴里。黄大年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许跟别人说,秘书知道拗不过他,只能默默答应。几天后的深探专项答辩开始前,他又在嘴里含了几粒速效救心丸,完成了两个半小时的答辩发言。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纪念馆展柜里的药瓶

  “拼命黄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颇有自信。作为地质勘探队员,他凭借健壮的体格,曾经创造了一天测160个点的单位纪录;在国外工作时,他下班后绝不谈工作,周末要外出登山和自驾游以保持旺盛精力;他精通打球、下棋、游泳,闲暇时爱捧着相机到处拍照;工作累了会玩一玩办公室的哑铃,在吉林的冬天他要开着窗户保持头脑清醒……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五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

黄大年和学生们出游

  对于黄大年的“拼命”,他的网约车司机刘国秋曾颇有怨言。为了节省白天的工作时间,黄大年出差总是乘坐晚上最后一班飞机,哪个司机都不愿接这种单。作为唯一能和他“将就”的司机,黄大年又是拉家常,又是买苞米,总算稳住了刘师傅。其实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上车就睡着了,刘国秋隐约觉得他是个大人物,慢慢地就习惯了。2017年1月8日晚上,刘国秋突然想起一个多月没见过黄大年,心里想着:这个小老头儿,不出差了怎么也不吱一声。然后第一次在网上搜索“黄大年”,才知道他享年仅58岁。

  “大年追求的是科技的极限,他不是去抢跑,而是争分夺秒去跨越极限、赶超极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春惋惜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