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给月球撞出两个大坑的神秘物什么来头?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天文·地理 > 正文

给月球撞出两个大坑的神秘物什么来头?

来源:科技日报2022-06-30 19:57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相机(LROC)项目团队宣布,他们通过对比拍摄于2月28日和5月21日的月球高分辨率影像,在月球表面发现了被撞出的两个大坑,两个坑直径分别为16米和18米,且有部分重合,属连环坑,撞击位置在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龙环形山。

  就在今年3月4日,一个重约3吨的飞行物撞上月球背面。“天文学界普遍认定该飞行物为火箭残骸,但至今‘没人认领’,现在又发现了‘一撞两坑’。”6月27日,深圳大学教授黄少鹏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天外来客”或是火箭残骸

  到底是什么“天外来客”造成了这样的撞击坑?

  据悉,北京时间2022年3月4日20点25分,一个重约3吨的飞行物以每小时9290公里的速度,冲撞上月球背面的赫茨普龙环形山。

  黄少鹏表示,深空探测运载火箭残骸坠落月球,早在阿波罗时代就发生过多次。人类探索太空以来,运载美国阿波罗13号、14号、15号和17号的土星5号火箭的第三级都曾坠落到月球表面。

  但让人不解的是,箭体残骸坠落一般只会出现一个撞击坑,阿波罗运载火箭残骸坠落形成的也都是单一的撞击坑。黄少鹏解释说,这是因为火箭箭体一头是发动机,另一头是燃料罐,燃料耗尽后便是空的,因此重量较轻,只有发动机一头是重的。

  在黄少鹏看来,这个飞行物在月球上撞出了两个坑,表明它很可能是一个“两头重”的家伙。

  7年前首次发现该飞行物

  早在2015年3月14日,美国卡塔琳娜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首次发现了该飞行物。

  起初,发现者认为该飞行物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并赋予其编号WE0913A。但一位巴西天文学家在分析了这个物体的飞行轨迹后发现,该物体是在环绕地球而不是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因而判断它可能不是一颗天然小行星,而是人造太空垃圾。

  黄少鹏表示,这个编号WE0913A的飞行物是在地球轨道上被发现的,所以被认定是人造的。但它与大多数人造卫星或太空垃圾不同的是,其轨道与地球的距离很远,所以一开始才会被误认为是小行星。

  “当初被发现时,该飞行物跟月球一样都围绕着地球运行,各行其道。但由于它的轨道距离地球很远,也就可能运行到距离月球比较近的区域。一旦这个飞行物‘机缘巧合’下进入月球引力的‘势力范围’,就可能被月球捕捉,最终坠落到月球表面。”黄少鹏给出了他的分析。

  “从2015年发现该飞行物到2022年的撞击,这个‘机缘巧合’花了7年多时间。”黄少鹏说。

  飞行物归属成谜

  今年1月,美国天文学家比尔·格雷预报,WE0913A将于2022年3月4日撞击月球背面。

  随着预报的坠落时间越来越近,这个话题逐渐开始升温。格雷曾推测,这个飞行物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残骸。因为2015年2月11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曾使用猎鹰9号运载火箭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射了深空环境观测卫星。格雷还利用相关的计算软件,预测了这个在地球高轨道上运行的飞行物将被月球捕获并撞击月球。

  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在核对了相关轨道数据后指出,深空环境观测卫星与月球的距离太远,它的运载火箭残骸不可能落入能够被月球捕获的轨道区域。

  对于此次发现,LROC项目团队表示,该飞行物的起源目前仍不确定,但是连环坑这一特征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在将来确认它的身份。(科技日报)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