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来源:光明网2022-06-27 16:16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院士纪念馆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始建于1964年,是我国唯一从事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和专用设备研究的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出多种型号的装备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用设备并实现工业化应用,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王承书院士纪念馆内景-1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王承书院士纪念馆内景-2

  王承书院士纪念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配套设施面积4827平方米(包含广场4260平方米、门厅337平方米、报告厅230平方米)。纪念馆整体视觉开阔,独立性强,具有明晰的展区划分和展陈设计,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讲述王承书院士的光辉事迹。纪念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讲解队伍,致力打造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先后组织开展《永恒的人生——王承书院士专题展》活动,组织原创话剧《王承书》累计演出20余场。

  王承书是核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是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及铀浓缩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她一生三次为国改换专业,如古人咏梅,“三弄”中次第绽放高洁、坚强、谦虚的韵味。

  初绽:脱颖而出的王二小姐

  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刚刚过去,上海的一个书香之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进士出生的父亲以《书经》给她取名为王承书。她自幼聪慧且素有主见,对数字情有独钟,所有的账目到了她的手里,都能梳理的井井有条,管家都打趣她是:算不错数的二小姐。

  1930年,王承书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作为班里唯一的女生,她的成绩一直位列榜首。在校期间,学校每年要进行淘汰,毕业前就只剩下4个人,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之后又用了两年的时间攻读硕士,直到卢沟桥的枪声逼迫她离开北京,辗转于各地。王承书曾回忆到,正是学生时代对帝国主义、反动军阀与反动政府的不满,培养了她浓厚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正义感。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王承书钟爱象征女性进步的裙装(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西南联大期间,她得知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巴尔博奖学金计划,已婚的王承书不符合资助条件,不服气的她直接致信委员会坦陈个人情况。鉴于王承书优异的成绩,她得到了入学通知书,师从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一起进行气体输运理论研究。

  盛放:前途璀璨的明日之星

  天安门广场的欢呼声传来时,王承书已经博士毕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她和丈夫张文裕(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都在美国政府禁止回国之列,他们只能等待机会。1951年,王承书和老师乌伦贝克创建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这个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的公式,一经发表就轰动了世界;之后,她又证明了索南多项式,再次震惊学术界,乌伦贝克多次称赞她是“了不起的人才”。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王承书和丈夫(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中国穷,进行科研的条件差,但我不能等到别人把条件创造好,我要亲自加入到创造条件、铺平道路的行列中。我的事业在中国。”面对老师的挽留,王承书表现的十分坚决。

  1956年,刚回国的王承书连凌乱的家都没收拾好,就按照组织要求立即投入工作。当时,我国决定大力发展原子能工业,同位素分离是其中关键,44岁的王承书毅然决然放弃成就显赫的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专业,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铀同位素理论研究。改行二字,说起来简单,只有搞科研的人才明白背后的决绝与不计名利。而这样的事,王承书还要做两次。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王承书工作瞬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8年,我国开展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时任三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希望由她组织这项研究,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为了快速熟悉新领域,她自学俄语,带领同事去苏联学习,在回国的火车上,她翻译了《雪伍德方案——美国在控制聚变方面的工作规划》,这本资料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我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重要书籍。

  凭借过人的才华和努力,王承书很快成为我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还培养了第一批相关科研人才。当大家期待她进行更深层次研究时,她“消失”了。

  暗香:半甲子销声匿迹

  1961年,我国原子弹研制进入关键期,苏联却撤走所有专家并销毁了所有资料,只留下拆不走的厂房和机器。钱三强再次请王承书考虑是否愿意为国改行,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只有0.7%,必须通过几千台机器的不断浓缩,才能得到满足使用需求的原子弹装料。王承书一开始也搞不懂,她只能找来其他人跟苏联专家学习的3本笔记,不断地学习和计算……

  通过努力,王承书和团队最终为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高浓度装料,比原设计方案的时间提前了113天。9个月后,戈壁滩上传来了原子弹的爆炸声。

  半个甲子的时间,她脱下钟爱的长裙,换上粗布衣服;离开幼子和爱人,奔波于办公室和戈壁之间;没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连给学生的著作审校也不愿署名。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巡礼】之四 王承书:核物理界的“三弄梅花”

晚年的王承书(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4年6月18日,她平静地离开了。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单位,书籍和资料送给了华北六〇五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的前身),点滴积攒的约10万元存款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零存整取的7222.88元上交了最后一笔党费。

  王承书在国家百业待兴的“冬天”回归,燃烧自己的生命与才华,又在“春天”到来时隐去,悄然守护祖国的核事业,直至落英作春泥,以她的精神继续滋养和鼓励一代又一代人矢志不渝、为国奉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跟随总书记走进洛阳轴承集团 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