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轻血液助机体“返老还童”?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年轻血液助机体“返老还童”?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6-01 10:23

  年轻血液能否诱导衰老组织的再生?能否促进衰老器官的“年轻化”?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课题组、研究员曲静课题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绮课题组等合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的研究证实,上述想法并非“无稽之谈”。

  研究者通过构建异体共生模型,使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的血液“互通互换”。5周后,年老个体多个组织的衰老标志物显著降低。

  两两配对,异体共生

  对于一批长到两岁(相当于人类65~70岁)的小鼠而言,一定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重返青春”。

  年轻和年老小鼠两两配对,研究人员为其构建了异体共生模型。简言之,就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连接到一起,使它们分享共同的血流。这种共享循环系统的模型最早由法国动物学家Paul Bert于1864年提出,旨在研究血液中哪种物质会影响健康。

  异体共生模型一旦建立,血液便可相互贯通。理论上讲,全身的器官和组织都可以受到“异体共生”的影响,但为了便于科学聚焦,研究人员主要选取脑、肝脏、骨骼肌、皮肤、骨髓、脾脏及外周血7种组织器官进行深入解析。

  “重返青春”和“少年老成”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揭示了由异体共生引起的年老和年轻个体细胞“年龄”的全景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血液交换后,年老小鼠呈现出典型的“年轻化”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衰老组织微环境的改善及相应干细胞的激活。也就是说,年轻的血液环境激活了年老小鼠骨髓、皮肤等组织器官中已经老化、受损、衰竭的干细胞。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细胞类型之一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持续不断的年轻态血液“浸泡”下,年老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变得更接近于年轻状态。

  另一方面,年轻小鼠这边却略显辛酸。原本正是精力旺盛、活力无限的年龄,却呈现出一种违和的“老成”——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呈现出加速衰老的特征。

  “结合差异基因表达、核心调控转录因子和细胞—细胞间通信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以表观调控基因YY1以及细胞趋化因子CCL3为代表的造血干细胞衰老调控因子。”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帅对《中国科学报》说。

  他表示,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些“延缓衰老”的基因密码,未来能够针对这些调控因子设计相关的干预策略,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当然,这将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年轻“压力”让年老小鼠不再“躺平”

  在异体共生系统中,必须要提的还有随着血液交换流动的细胞。就好比在两块土地间打通了河流,种子会随之流动一样,两个个体间的细胞也许会彼此交换,到达各个组织器官。

  那么,究竟是血液环境的改善,还是年轻小鼠细胞的到来,使得年老小鼠变“年轻”了呢?

  再进一步,是血液大环境改善后,年老小鼠本身的细胞由于得到了滋养而变得更具活力,还是“外来和尚”使年老小鼠细胞因“压力”或“危机”而奋发图强呢?又或者是年老小鼠本身的细胞选择“躺平”,只靠外界血液环境和外来的年轻细胞得到组织器官“年轻化”的结果?

  这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多变,必须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和技术手段才能探寻一二。

  “我们用CD45.1和CD45.2两种不同基因型为标记,区分异体共生年老和年轻小鼠的细胞。我们不仅通过流式技术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个体来源的造血免疫细胞,还进一步构建了CD45不同基因型小鼠异体共生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员王思说。

  研究结果显示,异体共生系统中,外周血和脾脏细胞的互通程度较高;而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互通程度却很低,年轻个体中的造血干细胞仅有不到1%来源于年老个体,年老个体中来源于年轻个体的细胞也少于5%。

  “这提示,年老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了一种受到年轻血液影响后的内源性变化。”马帅说,“此外,除了造血免疫系统,年老个体的外周实体组织也会被年轻血液‘年轻化’。”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Gilz这个具有抗炎活性的因子,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系统衰老和年轻化的关键调控因素。

  “输血续命”不可取

  “该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揭示了衰老的生物学机制,也为建立衰老的科学评估方法、寻找衰老的干预靶点及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源和线索,在科学防控人口老龄化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王延江教授表示。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岳锐教授表示,“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异体共生系统中衰老和年轻化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单细胞资源,同时为干预和延缓机体衰老提供了一系列潜在新靶点。”

  作者指出,该研究中的“血液互换”和“输血”是两种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输入年轻血液可以延长动物或人的寿命,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即便是异体共生实验,该研究也仅深入解析了小鼠的7个组织器官,这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全身试验还有较大差距。从小鼠到人体,从分子机制到干预手段开发以及临床试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如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2.04.017

  《中国科学报》 (2022-06-01 第3版 领域)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深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12月12日,《科学》发布编辑团队评选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包括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针剂等10项成果。
2024-12-16 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通过硫同位素分析,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同时还对欧洲文物、古建筑和雕像表层黑色硫酸盐壳的形成作出了新解释。
2024-12-16 09:54
11月15日晚11时13分,随着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2024-12-16 09:52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12-16 09:51
受动物大脑处理信息方式的启发,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基于尖峰神经网络开发出一种新型导航系统,有助构建出更智能的机器人。
2024-12-16 09:50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