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繁星追梦> 人物 > 正文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来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2022-05-23 16:32

  “我搞光学是逼着上,憋着气干,干中学,靠集体发展提高。”

——金国藩

  “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金国藩形容自己前十几年的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

  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的金国藩自幼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经常将自行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还自行装制矿石收音机、收发报系统。1950年毕业时,成绩优异的金国藩留校任教。1952年随着全国院系调整,金国藩来到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工作。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1956年正是“向科学进军”的时代,金国藩在党的教育下志愿投身到党的事业中,于1956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金国藩从陀螺仪器教研组调往光学仪器教研组,担任“劈锥测量机”研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这次调动,让金国藩从此与光学结缘,在这个领域里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50年。

  每次科研方向的转变,都给金国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至今想起来,他仍感叹:“压力大极了。”但他并不畏惧,而是团结组里的其他教师们一块儿迎难而上。在我国第一台“三坐标光栅劈锥测量机”的研制过程中,对光学一窍不通的金国藩从零学起,带领青年教师们查阅资料,向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自己动手改造和研制试验设备,到工厂亲自加工……1969年国庆前夕,他们终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成功实现试制。这台测量机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本也远远低于从国外购买一台测量机的价格,这项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只有敢于胜利,才能取得成功。 1998年9月8日,摄于北京清华大学全息存储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

  国家“863 计划”启动后,在信息领域设置了“光计算”项目。由于金国藩是第一个到国外学习此内容的人,因此他率先获得了这一项目。在做光计算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光处理的并行优势。这时,金国藩发现一种“二元光学元件”很有用,深入学习后他发现二元光学完全建立在衍射光学的基础上,并可用微电子加工工艺来制作微光学元件。这是一个新领域,金国藩开始领导科研小组对二元光学进行研究,研制出光束分束器——达曼光栅,做出5×5寸、25×25寸的分束器,微光学透镜阵列,光束整形器,滤波器等元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写出全国第一本相关专著——《二元光学》。

  “金先生常常教育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有所为,就要为人先’。他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世界先进水平,要‘敢为人先’。”曾接替金国藩担任清华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的李达成回忆道,“他凭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扶持新思想、新动态的发展,有些在刚出现时显得很弱的新芽现在已发展成为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2018年,姜会林院士与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合影

  如今,耄耋之年的金国藩仍活跃在科学前沿,他最关心的莫过于带动和帮助年轻人成长。他一方面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多方寻求合作,建成了数个实验平台,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给年轻人压担子、委以重任,给他们以充足的平台和空间。

  “趁现在还跑得动,我还想多做几件事,为系里多争取几个项目,为年轻人多创造些条件。”这是金国藩的期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院士小传:

  金国藩(1929— ),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坐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性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用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空间域滤波的新概念;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研制成功的二元光学激光分束器具有国际水平。现从事光学体全息存储与衍射光学研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流光溢彩、鼓乐齐鸣。4月15日晚,西安以仿古入城式,迎接前来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的中外嘉宾,并展演了精彩纷呈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演出。

  • 第135届广交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