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花粉过敏:“会呼吸的痛”如何解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花粉过敏:“会呼吸的痛”如何解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4-06 09:14

  ■记者 张晴丹

  清明节前后,正值圆柏花粉高峰期。喷嚏连发、呼吸困难、眼泪狂飙……每到这个时节,全国各地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仿佛都要渡一次劫。这种“会呼吸的痛”旁人难以理解,但其实已严重影响到众多人群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除圆柏花粉外,致敏“元凶”还有哪些?对花粉过敏真是免疫力低所导致?花粉过敏可以根治吗?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多位专家予以解答。

  “增彩延绿”带来普遍过敏

  清华大学校园里,戴护目镜和口罩的身影越来越多,这身行头是为抵抗无孔不入的圆柏花粉。要知道,清华园有1万多棵柏树,其中圆柏就有7000多棵。近年来,清华校医院因花粉过敏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加。隔壁的北京大学也是“同呼吸,共命运”。

  “圆柏花粉过敏是北京的特色病和富贵病,发生在每年的3月上旬到4月上旬,其他城市很少见到圆柏花粉过敏的病人。”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备受折磨的过敏人群对圆柏“恨之入骨”,专家却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

  “圆柏是雌雄异株,雌株没有花粉,真正产生花粉的‘罪魁祸首’是雄株。雄球花颜色发黄,形状看上去像菠萝,很好辨认。”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道。

  3月下旬,随着北京气温回升,加上起风,花粉开始“围城”,浓度甚至超过3800粒/千平方毫米,达到峰值。风一吹漫天“黄烟”,传说中的花粉雨一点也不夸张。

  “黄烟”里不光是圆柏花粉,还有侧柏、油松、白皮松等的花粉。“这类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花并不鲜艳,没法像桃花、李花、杏花、樱花靠‘美色’吸引传粉昆虫,但它们很聪明,采取的策略是‘靠风传播、以量取胜’。”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世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既然花粉量如此之大,而且致敏,为何要在北京大规模种植像圆柏这类风媒花植物?

  实际上,圆柏作为北京“土著”,已在这里自然生长上千年。天坛公园就有很多几百岁的柏树,为园林营造静谧、肃穆、庄严的氛围。

  赵世伟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北京开展绿化造林,选择侧柏、圆柏、油松等是看中了它们耐寒、抗旱、易活的优点。40年时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5%,其中像圆柏这类常绿植物也在成倍增长。“在北方地区,常绿树种非常少。在北京冬季的一片萧条中,就靠圆柏来点亮绿色,成为城市最佳绿化树木之一。”

  一开始的选种,主要考虑“增彩延绿”,谁也没有料到后来会引起普遍的过敏现象。张志翔认为,这并非是园林工作者的“失误”,而是在那个时期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需求所做的必然选择。

  无解的状态

  面对师生抱怨连连的圆柏花粉,清华后勤园林科的做法是“以水治之”——在柏树集中区域采用安装高空喷淋设备、高压水枪冲洗、人力水车喷洒等措施,让花粉颗粒沉降,从而降低花粉浓度。

  但这并不能在北京广泛应用。“春雨贵如油”的地方特色,也让靠降雨扑灭花粉成为了一种奢望。许多人提出“能不能像控制杨絮那样给柏树打‘绝育针’”“能不能砍掉圆柏,改种其他树种”的疑问。

  赵世伟表示,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曾经做过一些实验,比如给柏树打针来抑制散发花粉,但因成本高、实际操作可行性太低,这条路行不通。

  “砍掉圆柏也不太现实。”张志翔指出,完全替换现有柏树的工作量巨大、手续繁复,成本也很高。“在日本,花粉过敏都成国民病了,但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铲除花粉。人们靠戴口罩、吃药以及顽强的毅力扛过春天。我国同样也是束手无策,这是一个无解的状态。”

  “花粉过敏是世界性的难题,欧洲和美国的花粉症发病率比我国高多了。”尹佳说。

  在之后的城市绿化中,市民希望选种能充分考虑人体适应性。对此,有关园林部门已在积极想对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2020年对《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进行再次修订,决定将刺柏属(含圆柏属)替换为白鹃梅属。

  不过,在张志翔看来,彻底不种圆柏有些可惜,毕竟圆柏树形非常漂亮,“可以只种圆柏雌株,不种雄株”。尹佳也认为不该禁圆柏。她建议以1:10的配比种植圆柏的雄株和雌株,这样既能满足授粉,又保证了首都八大类植物之间的平衡。

  对于现在正饱受折磨的花粉过敏者来说,树种替换太过遥远。如何在春天里少受些罪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何况后面还有更难的秋天在等着。

  全年花粉分布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春季3至5月和秋季8至10月。春季致敏花粉主要来自木本植物,包括柏科、榆属、杨属、松属、柳属、白蜡树属、桑属和桦木属等。秋季草本植物开花较多,包括蒿属、葎草属、豚草属、藜科等。

  “春季比秋季花粉过敏时间短、症状轻。”尹佳说,“秋季有一种植物叫葎草,俗称拉拉秧,其花朵能产生大量花粉,从8月持续到10月。葎草可诱发过敏性鼻结膜炎和哮喘。与对蒿花粉过敏不同,葎草花粉导致的哮喘症状更严重。”

  防止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你就是平时过于爱干净”“太娇气了”“缺乏锻炼”“压力大,爱熬夜,免疫力太低”……花粉过敏者听过太多这样的“误解”。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表示,过敏并非人的体质差、免疫力低,而是一种防卫过当。

  也就是说,花粉过敏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对其产生过度反应而导致。

  当身处花粉播散季节时,大量花粉会“轰炸”你的皮肤、眼睛以及呼吸道。“入侵”的花粉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全副武装的B细胞赶赴现场,它能产生针对花粉过敏原的特异性“武器”——IgE抗体。在第一次接触花粉过敏原后,这些IgE抗体就全部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等于把“敌人”记住了,这便是第一阶段——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已经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在许多炎性介质的综合作用下,就会使你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这便是第二阶段——发病。

  明明细胞都在认真工作,为何人体的感受一团糟?其实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进行无差别攻击,反应过了头,正所谓“好心办了坏事”。

  尹佳所在的变态反应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过敏专科。她接诊的患者经常提出“为何我以前从来不过敏,今年突然就中招了”“我从小在北京生活,为什么爸妈没事,就我过敏”这些疑问。

  “花粉过敏的高发人群主要是20至50岁的青壮年。过敏还有一定的迟滞期,需要在有过敏原的地方居住多年以上才有可能触发过敏,一旦有了第一次过敏,就会伴随终身。”尹佳说,葎草花粉和圆柏花粉过敏同时阳性,是北京人的另一种身份证明,标志此人至少已在北京居住3年以上。

  尹佳指出,花粉过敏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症状较严重的夏秋季花粉过敏。如果不预防、不治疗,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将在发病数年后发展为过敏性哮喘。查出过敏原,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治疗,是目前能够阻止过敏性鼻炎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的唯一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报》 (2022-04-06 第1版 要闻)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