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倪光南:一生追求“中国芯”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倪光南:一生追求“中国芯”

来源:光明网2022-04-03 08:00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我们国家要强大,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倪光南

  “我生于1939年,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也经历了中国计算机从0到1研发创造的过程。我们国家要强大,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倪光南回顾自己的科研初心时,这样说道。

  1956年,倪光南考上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这家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筹备并在华罗庚等老科学家支持下建立的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所。

  此后,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见证了我国计算机从0到1的发展过程。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倪光南:一生追求“中国芯”

让中国制造和高技术联系在一起

1999年5月12日,摄于北京中庄微数字设备开发公司

摄影师:侯艺兵

  1959年 ,我国仿制成功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运算速度是每秒1万次。1964年,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119机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采用电子管的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到了每秒5万次,倪光南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组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那个年代,只有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和中国这5个国家能自主设计和制造计算机。

  1974年,倪光南作为计算所代表参加了电子部主持的国家首个汉字信息处理工程——748工程会议,当时他已在计算所六室输入组开展汉字处理研究,得到了六室王中田书记的大力支持。1979年,倪光南带领输入组研制的“手写文字识别机”,成为国内最早的文字识别机成果之一;研制的“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在汉字输入和输出、显示、人机交互等方面做出了技术示范,也为汉语机器翻译、情报检索等提供了汉字处理服务。

  改革开放后,倪光南应邀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担任访问研究员。其间,他接触到32位微处理机和C语言等新技术,感受颇深。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倪光南:一生追求“中国芯”

  加快研发进度,时不我待。1983年,倪光南回国。1984年,倪光南课题组研制出一台完整的汉字微机——LX-80。同年8月,他的课题组进行了将LX-80移植到个人计算机成为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

  1985年11月,计算所成立了计算所公司,目的是转化计算所的科研成果,倪光南加入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将联想汉卡成果带入公司。1985年5月,计算所公司推出了第一型联想式汉卡,这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其后近十年里,联想式汉卡共推出8个硬件版本和更多的软件版本,销售16万套,取得了上亿元利润。

  1988年,在联想式汉卡大获成功后,倪光南带领团队在香港联想成功研制了“中国制造”的联想电脑主板和扩展卡,在国内外市场大量推出。因为“联想”品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广泛认可,1989年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

  一直以来,倪光南认为,中国应当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等核心技术。从1999年起,他积极支持开源软件,推动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

  近年来,虽已暮年,但倪光南仍活跃于产业界,继续为发展国家关键核心技术而努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鼓与呼!

  院士小传:

  倪光南(1939— ),计算机专家,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后改名为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长期致力于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曾参与研制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1988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2018年被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无党派人士。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

扫码进入《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题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