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健康中国行动——医疗技术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食品·健康 > 正文

健康中国行动——医疗技术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来源:光明网2022-03-21 13:30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强生眼力健支持的“健康中国行动——医疗技术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举行。

健康中国行动——医疗技术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邢若齐

  我国对人民眼健康十分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邢若齐表示,我们坚持的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三坚持两重点,坚持的就是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并且是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聚焦的是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

健康中国行动——医疗技术创新暨眼科手术创新惠及百姓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志伟表示,我们用我们有限的力量,为百姓健康,为健康中国努力地做一些事情。今后我们还会更多的跟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包括医院,包括我们的医务人员去合作。未来我们会在包括眼科在内的各个领域去辅助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我们百姓的健康,提高我们国民的福祉。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通过视频发言的方式,介绍了中国眼科疾病的现状和挑战。

  调查研究发现排名前6位的眼病和防治挑战分别为一屈光不正、二白内障、三儿童眼健康、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五青光眼早期的检测和筛查。白内障问题是唯一一个全球所有地区都面临的重大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眼病患者女性要多于男性,中老年群体的负担高于青少年,并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首先就是白内障已经取代了沙眼,成为首位的致盲眼病。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我们指的是近视,好发于青少年。干眼症患者临床上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多见日趋年轻化。总体来讲,我国的眼病挑战很多都与生活方式和年龄相关。

  会议支持方强生眼力健一直积极推动眼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突破,助力中国眼健康事业的长足发展。强生眼力健在白内障复明手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我们在干眼诊疗领域也不断推出、引入业界领先的创新产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宋旭东表示,复明白内障的手术,过去我们做的就是看得见,那么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就是把白内障摘除了之后,要你看得比过去更加清晰。现在新的技术叫飞秒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技术,能把我们做白内障手术当中的一些关键步骤,通过计算机的控制,通过激光飞秒的技术让我们手术做得更精准。与此同时,人工晶状体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满足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高要求。随着划时代产品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的研发及问世,如今的患者已经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完整、连续的动态视力,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也在人工晶状体技术的发展中拥有了更优的选择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丽强主任强调,干眼症的致病原因非常复杂,除现代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外,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污染、全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引发干眼的症状。因此,在干眼症的诊断中,准确区分干眼类型并进行“对症下药”尤为重要。随着干眼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干眼症的认识不断更新,新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涌现,比如针对干眼症的各类眼科诊疗专用睑板腺成像仪、眼表面干涉仪以及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等新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地完善了对干眼症的综合诊断,使诊断更精准可靠,同时还为患者提供一整套的从预防、诊治到康复的个性化干眼症诊疗方案。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相关领域专家和相关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志愿者参加了活动。(张梦凡)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桐庐:油菜花田中的沉浸式演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