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首页> 科普频道> 图文 > 正文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来源:科普中国2022-03-14 16: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3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3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00例,含2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8例,广东6例,四川6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1337例——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8例。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证实,美国欧洲报告相关病例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11日报道,法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证实,此前已引起不少关注的新冠病毒“德尔塔克戎”(deltacron)变体确实存在,其结合了新冠病毒德尔塔变体和奥密克戎变体中的变异。目前,美国和欧洲都报告了相关病例。

  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研究人员3月8日在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文章称,他们通过基因组测序确认了这一新变体的存在。而且,该变体已在法国多个地区被检测到。

  另外,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提供的数据显示,丹麦和荷兰也发现了“德尔塔克戎”相关病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基因研究公司Helix在美国发现了两例。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已经确认了约30例“德尔塔克戎”病例。而且,据GISAID称,这种新变体可能从1月份就开始在人群中传播了。

  法国研究人员指出,“德尔塔克戎”这一杂交新变体通过重组产生。所谓重组指一种病毒的两个不同变体同时感染一名患者,会交换遗传物质以产生新的后代。发表于medRxiv的这篇论文指出,“德尔塔克戎”变体的“主干”来自德尔塔变体;而它的刺突蛋白——使病毒能够进入宿主细胞的蛋白则来自奥密克戎变体。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博士3月8日在推文中写道:“我们已经知道,多个新冠病毒变体传播时,重组事件可能会在人或动物身上出现。现在,我们需要等待实验来确定这种新变体的特征。”

  WHO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新变体的严重性与此前的新冠病毒变体相比有任何变化,但许多科学研究正在进行中。

  克尔克霍夫说:“不幸的是,我们确实会看到新的重组体的出现,因为病毒就是这样,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比较强,它会感染动物,并有可能再次感染人类。”

  此前中新社记者在采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原高级工程师鹿建春时,他表示“德尔塔克戎”结合了最不利于人类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侵入的人体呼吸道的位置不一样了,像德尔塔之前的病毒都是侵入的肺的深部,这次它主要是上呼吸道支气管以上的位置。所以它临床症状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甚至有些是无症状的。

  另外一个它很容易感染,一方面是说它在上呼吸道,通过咳嗽呼吸更容易出来,另一个也不排除它有免疫逃逸的现象,它能逃避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识别。

  张文宏:

  这波疫情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

  与此同时,国内疫情防控面临境外境内双重风险,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依据“四早”原则,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科学精准,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月14日凌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发文指出:

  国内这波疫情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

  我们和病毒的争斗将会长久地持续下去,但是防控的节奏不能乱,大家对于下阶段防控的信心不能丢失。

  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

  新加坡和英国数据都显示,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因为病毒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弱了。但是有事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疫苗的。

  由于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

  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张文宏医生微博截图

  再次提醒大家:

  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一图了解↓↓↓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戴好口罩

  做好防护

  千万不要放松警惕!(科普中国)

  综合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北京日报、央视新闻等

双毒合一!“德尔塔克戎”变体首次证实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