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2-03-11 14: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在交流过程中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于国家而言,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休闲产业的一种,可以直接影响地区的文化及经济领域,是重要的第三产业及收入来源。而旅游的主旨与内涵主要是文化,其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文化和旅游双方的良质与持续发展。

  然而,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并不是指将文化与旅游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使得文旅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协调,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文化内涵是旅游的重要吸引力|Pixabay

  近些年来,随着5G、大数据、扩展现实技术等数字化科技要素的发展,文旅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是指将信息利用一定的技术转换成数字格式的过程。数字化在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传播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上的应用,有利于破解资源难以替代、体验难以复制、需求难以预判等发展难题。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扩展现实(XR)技术实现远程虚拟旅游,或在现有真实场景下挖掘、展示创新内容,提高文旅产业附加值。扩展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结合,创造出人机互动的体验环境,包含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以及混合现实(MR)。

  增强现实(AR)是指通过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图像分析技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交互的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用科技新方式讲述文化故事,展示传统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具有非凡的视觉、听觉表现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的消费者。AR互动还可以重新为文旅附加商品赋能,“扫扫明信片获取3D立体模型”等AR互动方式提高了传统特产及纪念品的文化与娱乐价值,可以提高文旅产业的经济附加值。

  虚拟现实(VR)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三位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视觉等感官模拟的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系统在沉浸、交互与构想上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特定环境的概念深化与创新萌发。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的旅游业造成了重创,比如中国在2020年全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就呈现负增长。在这种出行受限的情况下,虚拟现实技术为文旅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VR智慧景区,就是一个立体、全景的景区展示平台,游客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景区的形象,延续甚至提高景区的曝光度,带动景区的后续到访量。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帮助游客了解景点特征,根据需求制定、记录个性化路线,提高出行效率与游客满意度,促进文旅产业线下线上一体化的发展。

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VR技术让随时随地游览景区成为可能|Pixabay

  混合现实(MR)是指融合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真实和虚拟环境创造新的可视化环境的一种技术。例如孔庙景区所应用的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就使用了多项数字核心技术,不光获得了大批年轻游客的好评,更是凭借其简单的操作及自动跟随步伐的模式赢得了中老年群体的欢迎。更进一步的,如果将全息技术与混合现实(MR)技术相融合,还能打造出无需穿戴设备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使得科技与文化、旅游的边界无限淡化,打造非凡的文旅新体验。

  除现实拓展技术以外,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也可以促进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的落地,进一步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

  同时,数字化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也有利于环节经济发展与环境、文物保护方面的矛盾,促进文旅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例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的重大专项项目——金沙遗址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就以金沙遗址为示范,开发出了集博物馆管理、考古管理、信息参观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2020年,文化与旅游部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全球市场:数字文旅发展空间巨大|Pixabay

  据2020年统计,我国网民规模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67%,这代表着数字文旅产业在我国拥有极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空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与市场价值也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对于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而言,文化内容永远占据核心位置,如何正确把握文化价值导向,挖掘文化内涵,承上启下的传播优质文化仍然是数字文旅发展的灵魂所在。而科技创新则是驱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掌握数字文旅产业核心技术装备,实现重要软件系统和重大装备自的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提升数字装备的制造水平,是挖掘数字文旅发展潜力的关键。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骨气与底气,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浪潮,文旅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衔接的重要主体,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才能可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 蔡子杰. 信息时代扩展现实技术(XR)对设计发展的影响[J]. 设计, 2021, 34(13):3.

  [2]鲁东明, 刁常宇. 数字化技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C]//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东南大学.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东南大学, 2007.

  [3]《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2020.

  [4]《专家:数字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华社,2019

  作者:张祎

  编辑:韩越扬

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