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商“女神节”大促别为这些“进口”产品交智商税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电商“女神节”大促别为这些“进口”产品交智商税

来源:科技日报2022-03-07 10: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娱乐圈,一直流传着“整牙堪比整容”的说法,很多普通人也希望通过给牙齿“美容”进而提升颜值。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临近,各大电商都不约而同开启了“女神节”大促狂欢活动,不少人想趁机狠狠“剁手”,给自己和家人的牙齿“武装”一番。然而,网上销售火爆的冲牙器、美白牙贴、美白笔、儿童U型牙刷等产品到底是“神器”还是智商税呢?

  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德倍尔口腔主治医师刘大为,请他逐一分析这些牙类产品。

  “网红”矫治牙套:佩戴风险大,正畸要去专业医院

  地包天、龅牙、鲨鱼牙……由于嘴唇紧贴着牙齿,畸形的牙齿会影响唇形,进而拉低颜值。于是,很多人希望通过正畸来让自己变好看。

  “其实,正畸不仅是为了让容貌变好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牙齿健康。”刘大为介绍,正畸后可提高牙齿咀嚼效率、减少龋齿甚至下颌关节问题。同时,将牙齿排列整齐,也可以减少嵌塞食物、形成牙石的情况,进而降低龋齿和牙周病变的发生,最终达到延长牙齿寿命的目的。

  很多人觉得去专业的口腔医院正畸价格不菲,而且过程复杂,于是选择自助矫正牙齿——在网上购买透明矫治器,该产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商家号称“可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牙齿整形”。

  网上卖得比较便宜的硅胶类矫治器,其外形与儿童的肌功能训练器类似。肌功能训练器是由不同软硬程度的硅胶材料制成的,其通过特有设计来纠正错误的肌肉功能、改正不良的口腔习惯,也可以排齐牙齿。

  “但肌功能训练器属于医疗器械,研制它需要长时间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生产。”刘大为指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杂牌产品,它们虽然与肌功能训练器长得很像,但使用效果难有保证,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很多人觉得,网上卖的透明矫治器,很像医院用的隐形牙套。”刘大为说,在正规医院,制作隐形牙套十分复杂。“在正畸前,需要拍X光片、口腔锥形束CT,进行口腔牙齿扫描,3D打印牙齿模型等。正畸医生会根据各种影像及模型资料,测量分析患者的牙列及骨骼。在对患者牙齿和颌骨畸形程度进行充分评估后,医生才能制定出治疗计划。”刘大为说,正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面型、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牙齿咬合)、牙周牙根及颞下颌关节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出十几到几十副隐形牙套。患者每两周就需更换一副,并要保证每天佩戴22个小时以上。如此繁复的流程,不是随便在网上“云操作”就能做到的。

  “正畸是一种专业的医疗行为,自行操作的风险非常大。”刘大为提醒,科学的正畸是通过佩戴牙套,对每一颗牙齿施以温和的外力,推动其缓慢移动,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也随之改建,最终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而这一般需要耗费数月至两三年的时间。

  美白牙贴、美白笔:不一定有效,还可能导致牙酸、牙龈损伤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牙齿。很多女性表示,如果牙齿不够白,连选择口红色号都费劲。更有不少女孩因为牙齿黄而自卑,不敢露齿大笑。

  这样的情况,也使得美白牙贴、美白笔等平价“白牙神器”迅速走红。“7天就见效,黄牙变白牙”“每天一贴一撕,牙齿能白一个色号”等广告宣传语,让不少人怦然心动。在电商平台上,许多该类产品的销量都超过10万件。

  但是,使用过后一些人发现,不仅牙齿没有变白,而且还出现了牙酸,牙龈发黑、萎缩等问题。

  “美白牙贴、美白笔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起到漂白作用。”刘大为表示,它们对于四环素牙、氟斑牙等内源性牙黄,美白效果差;对于由喝茶、吸烟等外源性色素沉着导致的牙黄,也起不到太多作用。另外,每个人牙齿颜色不同,使用效果也存在个体差异。

  对于不少人在使用美白牙贴、美白笔后出现牙酸等症状,刘大为解释,是因为美白药物渗透到牙体内部会对牙髓产生刺激,这类物质长时间作用于牙齿,会使牙齿变得敏感,从而使人感到牙酸。而且长时间接触高浓度过氧化物,还容易损伤牙龈软组织。

  “对于牙釉质天生发育不全的人,不建议使用牙齿美白类产品。”刘大为补充,因为过氧化物中的酸性成分可能会破坏牙釉质,使牙齿表面变得十分粗糙,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刘大为表示,正常健康的牙齿颜色是微黄色,不用刻意过度追求牙齿亮白,牙齿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儿童U型牙刷:存在大量清洁盲区,增加患龋齿风险

  儿童从出生后,就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不过,让孩子好好刷牙有多难,想必有孩子的父母都深有体会。

  因此,当儿童U型牙刷出现后,便迅速走红,并且深受家长们的欢迎。这种U型牙刷又被称为懒人牙刷,刷头呈U型,与口腔内的牙齿排列形状相似。许多儿童U型牙刷造型可爱还自带灯光、儿歌等。

  商家宣称,“只要张开嘴巴,把牙刷塞进去,左右摇几下就可以完成刷牙这个大工程”,并且“360度包裹、刷牙无死角”“小宝宝都能自己操作”,这听起来简直就是家长们的福音。

  殊不知,这种U型牙刷对于龋病多发的儿童来说,没有任何益处。

  “U型牙刷造型可爱、使用简便,但无法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刘大为解释,U型牙刷的刷头形状是固定的,很难完全贴合孩子牙齿的各个面,再加上有的孩子可能偷懒使用不到位,就会出现大量清洁盲区。

  此外,市面上的U型牙刷刷毛几乎都是硅胶材质的,这种刷毛质地偏软、稀松,清洁力度较差,不可能彻底清除牙菌斑以及藏在牙缝及龈沟中的软垢。长期使用这种牙刷,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牙齿或软组织疾病。

  刘大为建议,在给孩子选择洁牙用品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如牙刷应选小头软毛的、牙膏则应选含氟的。(记者 陈 曦)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