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来源:光明网2022-03-04 11: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消费券刚刚发放的几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消费券为代表的数字消费,用“叮”一声付款的“无感”与“便捷感”代替了部分现金支付的“痛感”,用限时优惠“买就是赚”的心理预期替代了在消费欲望不强时“买就是赔”的心理预期。消费券在科技和人类经济学的双重加持下,切实有效的释放了消费欲望,拉动了消费内需。

  但我们也能看到,随着消费券宣传热潮的退去,以及促销活动的日常化,消费券给消费者带来的新鲜感和仪式感散去,消费者领券的积极性在降低。消费券活动逐渐从“万人疯抢的狂欢”变成了“无人在意的角落”。

  从目前来看,消费券在拉动消费上的效果似乎是长一点的“昙花一现”。那么“消费券”真的无法长期拉动消费吗?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消费券在长期拉动消费的效果上,还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的,现在就盖棺定论显然为时过早。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短期有效”,那么很多个“短期有效”在更广、更长的角度上来看,就是持续的,长期的。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拉动消费这个任务看成是一场接力赛,而非一场“保持短跑速度的马拉松”。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拉动消费是场接力赛|Pixabay

  那么如何做到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呢?

  首先,从目前来看,参与消费券的主力军是年轻的消费者与大、中城市的市场主体。消费券在数字支付基础建设不完善,数字消费习惯未养成的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其实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中国政府在当年次贷危机时推出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后,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城市消费增速,家电行业销售产值增速也从2009年6月开始由负转正,最终实现了2009年全年增长3%。

  类似的,通过补贴形式,拼多多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成功挤进了被阿里宝宝、京东等大公司长期盘踞的网购市场。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大基数较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索。此外,“家电下乡”和拼多多的成功也证明了“补贴”和“优惠”这种形式对各类商品消费的刺激上,都有可探索的空间。那么以“补贴”和“优惠”为根本的消费券,也理应可以探索这方面的空间。

  如何探索?其实可以归为一句话,就是让消费券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单靠宣传去维持群众的用券热情是行不通的,靠实惠来维持才是硬道理。消费券的发放应该走持续“有吸引力”和“有用”的道路,而非变成粗放的特定主体和发放时间的拉锯战。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贴近人们的生活|Pixabay

  可如何让消费券变得“有吸引力”和“有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满2000减500元的法拉利消费券几乎没人需要,但满20减5元的超市消费券却会被疯抢。消费门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费券的领取率与使用率。低消费门槛的消费在群众消费中占据主流,而高消费门槛的消费则主要集中在不在意“这几个钱优惠”的高收入人群中,因此谁“无人问津”,谁抢手,就显而易见了。

  不过,这个门槛也不能一味降低。例如满1元减5毛,虽然看起来打了5折,优惠力度大,但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不太可能为了这5毛的优惠券去逛个大超市,更大可能是在小区便利店随手买包盐,买包奶。这种情况下,发消费券其实跟发钱没什么区别,无法有效拉动消费。

  因此,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断去探索、更新合适的消费券门槛,让人民感到实惠的同时,去逐步、潜移默化的拉动消费水平。步子过小,或者步子过大都会得不偿失。

  此外,消费券发放的初期其实是在走“饥饿营销”的策略,本来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发放量和发放人群,提高领取热情及使用热情,但是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在发券上若是一味“饥饿”,那么“中奖绝缘体”就会大量存在。在较小预期收益的情况下,“越挫越勇”的“中奖绝缘体”显然是少数的。正常情况下,这些“中奖绝缘体”的群体会对领券的行为感到厌倦甚至是厌恶。这样一来,“假装饥饿”就会变成“真饥饿”,非但无法激消费者的热情,反而会让消费券的后续活动逐渐变得“无人问津”。因此,在消费券发放的中期、后期,适当放低消费券领取门槛,或者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减少这种“中奖绝缘体”的存在,才能维持消费券的口碑,也让更多的人乐意分享消费券。

  此外,在扩大消费券的受益人群上,我们也应该让消费券不仅走入“手机”,还要走进“生活”。

  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一辈,常常会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消费券的领取上也是如此,目前单纯依靠APP发券的方式,使得消费券很难走入中老年群体,自然也就无法刺激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欲望。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增设一些渠道,让中老年在领取消费券上更方便?与当地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等主体进行限时合作,提供仅限中老年领取的线下渠道。与此同时再投入人力,去引导、培养中老年群体的数字消费习惯。先让他们便利的感受到实惠,再引导他们学习数字消费,更好的将这部分消费群体纳入数字经济的惠民范畴。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惠及老年群体|新华网

  在消费券的发放上,我们不能“图省事”,也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我们需要更加深入、频繁的结合大数据,去调整目标领域、目标人群、发放渠道、发放频率、领取门槛等参数。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不断赋予消费券新的吸引力,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让更多群众感到“真的实惠”,才能达到长期拉动消费的目的。

  此外,在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套现”与“二手转卖”的现象,使得政府补贴的财政资金在流入市场的过程中,被中间商截了流,赚了差价,也抑制了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促进效果。在与利益相关的领域里,这种“黄牛”虽然无法完全根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升级相关技术,去收紧“黄牛”活跃的渠道,让更多的消费券真正流入市场。

  总的来说,在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拉动内需肯定不是单一“消费券”就能完全承担的任务,但是消费券在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与其在政策效果低迷时立马“唱衰站队”,不如共同开动脑筋,多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消费券最终只是启动消费的捷径,还是能成为长期推动经济复苏与发展的驱动力,就让我们多点耐心,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叶建华. 消费券发放的经济效应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9(5):4.

  [2]汪侠, 吴小根, 章锦河,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消费券效用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3):12.

  [3]王强. 中国零售业监测与分析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刘虹, 甘新玲. 我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评析——兼与现金消费券方式比较[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3):7.

  作者:岳晓虹

  编辑:韩越扬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