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来源:光明网2022-03-04 11: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消费券刚刚发放的几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消费券为代表的数字消费,用“叮”一声付款的“无感”与“便捷感”代替了部分现金支付的“痛感”,用限时优惠“买就是赚”的心理预期替代了在消费欲望不强时“买就是赔”的心理预期。消费券在科技和人类经济学的双重加持下,切实有效的释放了消费欲望,拉动了消费内需。

  但我们也能看到,随着消费券宣传热潮的退去,以及促销活动的日常化,消费券给消费者带来的新鲜感和仪式感散去,消费者领券的积极性在降低。消费券活动逐渐从“万人疯抢的狂欢”变成了“无人在意的角落”。

  从目前来看,消费券在拉动消费上的效果似乎是长一点的“昙花一现”。那么“消费券”真的无法长期拉动消费吗?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消费券在长期拉动消费的效果上,还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的,现在就盖棺定论显然为时过早。

  比如说,我们可以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短期有效”,那么很多个“短期有效”在更广、更长的角度上来看,就是持续的,长期的。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拉动消费这个任务看成是一场接力赛,而非一场“保持短跑速度的马拉松”。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拉动消费是场接力赛|Pixabay

  那么如何做到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呢?

  首先,从目前来看,参与消费券的主力军是年轻的消费者与大、中城市的市场主体。消费券在数字支付基础建设不完善,数字消费习惯未养成的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其实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中国政府在当年次贷危机时推出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后,2009年农村消费增速自1987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城市消费增速,家电行业销售产值增速也从2009年6月开始由负转正,最终实现了2009年全年增长3%。

  类似的,通过补贴形式,拼多多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成功挤进了被阿里宝宝、京东等大公司长期盘踞的网购市场。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大基数较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索。此外,“家电下乡”和拼多多的成功也证明了“补贴”和“优惠”这种形式对各类商品消费的刺激上,都有可探索的空间。那么以“补贴”和“优惠”为根本的消费券,也理应可以探索这方面的空间。

  如何探索?其实可以归为一句话,就是让消费券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单靠宣传去维持群众的用券热情是行不通的,靠实惠来维持才是硬道理。消费券的发放应该走持续“有吸引力”和“有用”的道路,而非变成粗放的特定主体和发放时间的拉锯战。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贴近人们的生活|Pixabay

  可如何让消费券变得“有吸引力”和“有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满2000减500元的法拉利消费券几乎没人需要,但满20减5元的超市消费券却会被疯抢。消费门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费券的领取率与使用率。低消费门槛的消费在群众消费中占据主流,而高消费门槛的消费则主要集中在不在意“这几个钱优惠”的高收入人群中,因此谁“无人问津”,谁抢手,就显而易见了。

  不过,这个门槛也不能一味降低。例如满1元减5毛,虽然看起来打了5折,优惠力度大,但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不太可能为了这5毛的优惠券去逛个大超市,更大可能是在小区便利店随手买包盐,买包奶。这种情况下,发消费券其实跟发钱没什么区别,无法有效拉动消费。

  因此,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不断去探索、更新合适的消费券门槛,让人民感到实惠的同时,去逐步、潜移默化的拉动消费水平。步子过小,或者步子过大都会得不偿失。

  此外,消费券发放的初期其实是在走“饥饿营销”的策略,本来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发放量和发放人群,提高领取热情及使用热情,但是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在发券上若是一味“饥饿”,那么“中奖绝缘体”就会大量存在。在较小预期收益的情况下,“越挫越勇”的“中奖绝缘体”显然是少数的。正常情况下,这些“中奖绝缘体”的群体会对领券的行为感到厌倦甚至是厌恶。这样一来,“假装饥饿”就会变成“真饥饿”,非但无法激消费者的热情,反而会让消费券的后续活动逐渐变得“无人问津”。因此,在消费券发放的中期、后期,适当放低消费券领取门槛,或者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减少这种“中奖绝缘体”的存在,才能维持消费券的口碑,也让更多的人乐意分享消费券。

  此外,在扩大消费券的受益人群上,我们也应该让消费券不仅走入“手机”,还要走进“生活”。

  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甚至是父母一辈,常常会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消费券的领取上也是如此,目前单纯依靠APP发券的方式,使得消费券很难走入中老年群体,自然也就无法刺激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欲望。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增设一些渠道,让中老年在领取消费券上更方便?与当地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等主体进行限时合作,提供仅限中老年领取的线下渠道。与此同时再投入人力,去引导、培养中老年群体的数字消费习惯。先让他们便利的感受到实惠,再引导他们学习数字消费,更好的将这部分消费群体纳入数字经济的惠民范畴。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让消费券惠及老年群体|新华网

  在消费券的发放上,我们不能“图省事”,也不能“一条道儿走到黑”。我们需要更加深入、频繁的结合大数据,去调整目标领域、目标人群、发放渠道、发放频率、领取门槛等参数。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只有不断赋予消费券新的吸引力,让消费券在更多领域、更多时间段行之有效,让更多群众感到“真的实惠”,才能达到长期拉动消费的目的。

  此外,在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套现”与“二手转卖”的现象,使得政府补贴的财政资金在流入市场的过程中,被中间商截了流,赚了差价,也抑制了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促进效果。在与利益相关的领域里,这种“黄牛”虽然无法完全根除,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升级相关技术,去收紧“黄牛”活跃的渠道,让更多的消费券真正流入市场。

  总的来说,在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拉动内需肯定不是单一“消费券”就能完全承担的任务,但是消费券在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与其在政策效果低迷时立马“唱衰站队”,不如共同开动脑筋,多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消费券最终只是启动消费的捷径,还是能成为长期推动经济复苏与发展的驱动力,就让我们多点耐心,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叶建华. 消费券发放的经济效应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9(5):4.

  [2]汪侠, 吴小根, 章锦河,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消费券效用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3):12.

  [3]王强. 中国零售业监测与分析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刘虹, 甘新玲. 我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评析——兼与现金消费券方式比较[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3):7.

  作者:岳晓虹

  编辑:韩越扬

消费券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效”?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