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年气候模拟试验:汤加火山不会影响全球变暖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千年气候模拟试验:汤加火山不会影响全球变暖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02 10: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汤加火山喷发会影响全球气候吗?距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已经过去了40余天,科学家一直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卫星探测显示,汤加火山灰到达了30公里的高度,向平流层注入的二氧化硫总质量约为40万吨。

  3月1日,《大气科学进展》刊载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天军团队联合多所高校的研究成果。他们从类比历史上大型火山爆发的角度,估算了汤加火山爆发产生的气候影响。数据表明,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仅下降0.004°C,其中澳大利亚和南美洲部分地区降温超过0.01°C,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在0.01°C以内。

  “我们的估算结果表明,目前汤加火山爆发不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更不会影响全球变暖的趋势。”论文通讯作者周天军说。

  从历史上看,火山喷发会与全球气温下降产生关联。除了使地表降温,火山爆发对气候的直接影响还包括平流层温度升高、全球水循环和季风环流减弱、热带太平洋厄尔尼诺型海温异常以及欧亚大陆冬季增温等现象。

  为了从更大尺度上明确汤加火山可能会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了千年气候模拟试验的方法。

  “我们采用的气候模拟试验中有一组单独火山强迫试验,各种外部强迫因素都设定在工业革命前1850年的状态的基础上,在气候模式中加入了850~2005年间的火山爆发,以研究历史上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左萌说。

  研究发现火山爆发后次年地表冷却的幅度与火山的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准线性关系,并且这个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观测中火山爆发后的降温幅度和空间分布情况。

  “这个发现证明了估算方法的可靠性”。左萌表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气候模拟中历史上大型南半球火山爆发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类比至汤加火山爆发的强度,估算得出汤加火山爆发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仅下降0.004°C。

  “汤加火山爆发由于注入平流层的二氧化硫质量小,且地处南半球,因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历史上看,火山的爆发在时间上会有一定持续性,这次汤加火山的最终气候影响有多大,我们还需要密切监测其未来的活动态势。”周天军指出。

  同时周天军强调,若火山爆发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将产生较大的气候影响,从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角度,应该加强对火山活动的监测,并同时进一步发展气候模式,朝着构建火山气候影响预测系统的目标靠近。

  审稿人认为,这项研究带来了一些新见解,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汤加火山喷发的影响。(高雅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2-2034-1.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