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最大国家公园设立之年成绩单:优化范围,编制总体规划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中国最大国家公园设立之年成绩单:优化范围,编制总体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2-28 17: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1年,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宣告设立,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作为中国国家公园中的“领头羊”,三江源国家公园2021年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712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2015年12月,中国官方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图为青海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资料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中国面积最大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初,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接近福建全省陆地面积。

  中新网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调整范围和功能分区。如将黄河、长江源头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性、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功能分区,在严格保护前提下,将试点区内的乡镇建成区、重要村社聚居点和青藏铁路沿线调出公园范围。范围整合优化后,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格尔木市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5个乡镇、68个行政村。

  编制总体规划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明确管理局、管理分局、生态保护站的设置意见,提出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工作职责等方面的需求。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目前,经反复修改完善,基本形成了《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园区所在地方党委政府意见建议,并召开了《总体规划》专家论证评审会。

  图为青海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资料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中新网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目前,已完成2020年三江源二期和退牧还草工程结转项目投资25545万元,重点实施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荒漠生态系统防治、湿地和雪山冰川保护、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项目。

  同时,开展2020年第二批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黑土坡治理7.7万亩。全年争取落实项目资金5.11亿元,重点实施人类活动迹地修复、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自然教育课堂等宣教设施建设、巡护道路病害整治、环境治理配套设施建设,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等项目。

  此外,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雪豹及栖息地保护项目,在澜沧江源园区和长江源园区共7500平方千米范围内,监测分析雪豹种群数量、密度和种群动态变化。

  争取2022年资金项目入库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消息称,2021年,已完成2022年重点项目申报三项,申报总投资5.43亿元。

  ——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设施建设项目0.7亿元,主要建设黄河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科普宣教设施、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澜沧江源园区保护管理设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83亿元,主要建设黄河源园区草原生态治理、野生动物救护站、业务用房震后维修等。目前以上2项已报送省发改委相关处室。

  ——2022年第二批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1.9亿元,主要实施固态水资源调查、保护监测设施能力提升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类项目、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公共服务功能等。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将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建立健全体制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关系、切实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记者张添福)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