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观察:中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三大关键问题?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经济观察:中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三大关键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2-07 09: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济观察) 中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三大关键问题?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题:中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三大关键问题?

  ——专访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

  在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向城市,村庄“空心化”“空巢化”现象凸显;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直面当前乡村振兴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流动、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三大关键问题。

  鼓励返乡创业 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全面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还是在人,人的问题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雷明直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要素向上流动加快,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不少村落成为新的“候鸟栖息之地”,这就形成目前许多农村存在的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有效劳动力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虽然从人口统计上看农村有几亿农民,实际上能够直接投入农业的有效劳动力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真正能做农活的农民有效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雷明说。

  对此,雷明提出,要尽一切可能吸引农村劳动力要素回流,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动员鼓励外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实施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多元开展乡土人才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保面积、保产量

  雷明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通过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着力推动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雷明说,探索实施“大农保安全、小农保生计”战略,即规模化农业要保障整体粮食安全,农户家庭要保障自身粮食安全和基本生活底线。同时,还要藏粮于市、藏粮于城乡居民户,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安全。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雷明说,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要牵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牛鼻子”,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雷明说,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稳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重点是要做好乡村产业体系和农业经营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是推进农村现代化,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确保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使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重点是做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雷明说。(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