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首页> 科普频道> 繁星追梦> 要闻 > 正文

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来源:光明网微信公众号2021-11-18 15: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这个软件无处不在的时代,只需指尖轻轻一点,程序便为当代人的生活带来无穷便捷。

从文明之初,结绳记事这种最原始的记录数据的方式。到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软件工程师们通过先进的软件技术,将数据进行汇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在这背后,我想我们不得不感谢这样一群将一个个01代码像施魔法一般变成便捷功能的人。那么,程序是怎样“炼成”的?软件工程师们搭建“数字大厦”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技术支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样一位代码“魔术师”梅宏院士。阴差阳错中完成了中学时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长大要当科学家的梦,那时的梅宏也不例外。41年前,这个从遵义大山中走出的17岁少年,揣着要当科学家的梦想,进了南京航空学院。他被调剂到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能干啥的计算机专业。

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当时我连计算机和计算器都分不清,我那时候知道电、知道无线电,我在高考的时候报的专业基本都是无线电,后来阴差阳错的调整让我学习了计算机。学习之后确实有兴趣,但我总结自己是被选择到这个路上,并一直走下来了。”对于这个转折,梅宏经常感慨道:“被选择的人生未必就不能够成功。”

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或许,上天觉得软件技术研究就是梅宏应该端的饭碗,尽管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选择,但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把专业学得很好。后来,慢慢成熟的梅宏开始专心回归到自己的专业。自此,这个在计算机领域“一张白纸”的人,也开始逐渐在这条被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童年时期的阅读种下了敢于想象和挑战的种子作为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领军人,在一次分享会上,有人让他推荐三本对人生影响比较重大的书。听到这个问题的梅宏院士,思绪一下回到了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夏天。在外婆家阁楼上找到的一本《封神演义》一下吸引住了这个小朋友,书中玄幻的情节和想象,让他也随之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也让他意识到了对他之后的研究很重要的一点:“人要敢想!”

正是凭着这种敢想的精神,梅宏院士在自己的领域迎来了很多高光时刻。对他而言,研究生时的一次科研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导师给了他一个编写排料软件的任务。为了在考虑钢板物理特性的同时达到节约钢板等目的,梅宏需要解决一个优化问题。为了编写这个程序,他在工厂的会议室里面整整呆了一个月,实验机器旁边铺着凉席,困了就睡凉席上,除了吃饭,他那一个月没有踏出那间会议室。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闭关换来的是程序的投产,也为研究生时期的梅宏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如果按照人生的固有状态发展,今天,我们应该会多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但,对于爱挑战的梅宏而言,人生没有固定的路子,如果只能在已知事物上精益求精,不能接触到新鲜的事物,那不是他的追求。于是,研究生时期的梅宏,开始了第一次转型,从软件开发转而从事软件技术研究,让软件能够更高质、高效地开发出来!从此,他成为替软件工程师“造器”的人,并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从青鸟工程到奥运信息系统:做有用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末,国际上出现了“软件危机”,当时计算机软件存在“复杂程度高、研制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的三大难题。1983年,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杨芙清开始研发软件工程核心支撑环境,通过构建软件开发环境,以实现软件设计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著名的“青鸟工程”的序曲从此拉开。

连计算器都没见过的小镇青年,如何逆袭成软件专家?

1992年,梅宏来到北京大学,师从杨芙清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参与了“青鸟工程”的研究工作。初入北大就被遴选为骨干参与“青鸟工程”的研究。梅宏很珍视这个机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废寝忘食地参与到工作当中。“有一段时间,除了周六和周日晚每日上午、下午和晚上三班我都会泡在实验室。” 尽管已是近30年前的往事,梅宏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了工作亏欠了家人很多。但在事业上,梅宏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参与工作的初期,梅宏负责对系统各部分进行测试,并由此获得了对整个工程全方位的接触机会。也正是由于他对这个系统的全局式的了解,梅宏被杨芙清院士指定为青鸟Ⅱ型系统集成组组长。他提出开放环境下软件工具互操作方法和集成框架,实现了工具和环境的跨平台集成,并在保持环境开放性和紧密集成度的前提下,解决了外来工具的集成问题。由于梅宏在其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现中国优秀博士后奖)。青鸟工程历经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集中体现了我国软件工程研究从跟踪、跨越到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过程。

除了学术的收获,对于梅宏而言,影响最大的就是杨芙清院士始终坚持的一个思想:“做有用的研究、为国家的需要服务。”这对梅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3年,为响应国家“科技奥运”的号召,梅宏带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而这也是“做有用的研究、为国家需要服务”科研理念的一次具体体现。2011年,梅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悲观主义者”永远都在say no“技术进步和科技发现,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断质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断的推动科技的进步。”这是梅宏经常说的一句话,在长期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中,say no 成为了他的口头禅,不论何事,他总会从事物的另一面入手,用质疑开启他接下来的每一步研究。

在某节目的采访中,主持人问:“作为导师,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梅宏毫不犹豫地说:“敢质疑的学生!”对于这位永远都在say no的导师而言,批判性思维对搞科学的人来说重要的,不能相信权威就是对的!作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一位很严格的导师,梅宏院士会逐字逐句地批改学生的论文,即使是标点符号的错误也不会放过。这是梅宏院士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他也是一位对学生很宽厚、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导师。”学生总是这样评价他。

对于为什么能在研究道路上走到今天?梅宏用“志存高远, 行积跬步”作答。年少时播下的梦想种子是鼓舞他的最大动力:中学时期的梅宏正好赶上,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郭沫若的一篇《科学的春天》讲话,让梅宏听得激动万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报道了陈景润。“所以我那时候觉得科学家好高尚,从那时候就想当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这个理念支撑我走到后来。”这也许,就是对科学家精神代代传承的最好写照吧。

“繁星追梦”系列视频栏目题字:丁仲礼

出品人:杨谷

总监制:宋乐永

总策划:战钊 宋雅娟

记者:张佳兴 张蕃 齐芳

编导:张蕃 宋雅娟

统筹:齐芳

摄像:李锦 刘贤武

视频制作: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鸣谢:中国科学院

联合出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光明网

文字:岳沛、靳铃涵

责编:李佳琦 编辑:高羽桐

来源:光明网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参与式”打卡博物馆,在文物的静默中寻找共鸣

  •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