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孩子发烧应该如何正确看护?专家解读来了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孩子发烧应该如何正确看护?专家解读来了

来源:光明网2021-11-18 15: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儿童健康,始终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家长如何应对儿童流感?儿童日常用药应该注意什么?正确看护儿童健康,家长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近期,在“健康中国行动”儿童健康看护促进行动——小橙堡安心成长科普站项目启动仪式上,与会儿科医药专家给出了解答。

孩子发烧应该如何正确看护?专家解读来了

  普及正确的儿童看护有多重要?

  据世卫组织数据报告,儿童用药错误发生率与成人相似,但用药错误对儿童造成的伤害风险却是成人的3倍。特别在我国,适宜儿童的用药短缺,儿科不得不使用成人药和标签外用药,导致儿童用药风险高于成人,药物相关伤害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药学部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希望构建中国儿童用药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迎军认为,防止儿童药物中毒,正确的家庭看护是重要的一环。“家庭药品存放太随意是造成儿童误服药品的主要原因。家长选购儿童药品时要首选配有儿童保护盖的药品;且务必将药品存放在儿童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如果发现孩子吃错药,要立刻就近就医,以免错过治疗时机,同时要带上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以供医生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表示,儿童误服药物带来的伤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实这些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们近年来联合多部门和全国的儿科的药学团队开展行动,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培养日常生活中远离误服伤害,通过健康科普教育让孩子和家长都认识到这一点。此外,建议推动一些强制手段,比如要求成人药设计安全包装。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少受伤害。

  护理患病儿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申昆玲介绍,幼儿的免疫功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儿童大概要在八岁左右才能达到正常成人的免疫功能。8岁之前的幼儿很容易出现首次遇到某种病毒、细菌、微生物被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感染的第一位症状一般就是发热,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里面,医院开出的处方数量最多的就是退烧药。不光是普通的家长,包括学医的人自己的孩子遭遇发热症状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困惑。所以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并且需要向家长们提供能够不断咨询的平台。

  徐迎军格外提醒各位家长注意不合理的用药行为:比如有的孩子高烧,家长却认为是人体正常反应不吃退烧药。其实高热会降低孩子体力,使孩子更加痛苦,并且有些孩子会出现因为高热导致抽搐,这种现象建议家长合理用药;有些家长出于对药物不信任或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其实合理剂量下的副作用是很小的。建议家长,在孩子38.2度以上的时候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退烧药,不到38.2度可以给孩子温水擦浴进行退热。如果孩子服用了退烧药,建议多喝水防止出现脱水现象。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家长如何应对儿童流感?

  秋冬季本来就是易患流感的时节,有数据显示,流感季节,学龄前儿童大概有 40% 会被感染,学龄期儿童大概有30%被感染。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家长不可忽略对儿童流感的重视。

  申昆玲提醒,流感和普通感冒容易混淆,漏诊在临床实践当中也是有的,一定要特别注意了解流感流行的信息。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的显著特点之一,比如呼吸道分泌物沾在手上,即可通过接触传播。当孩子出现鼻子堵、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时,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现阶段,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是很好的预防疾病的生活习惯。减少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一方面,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如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尽量不要接触孩子、不要让孩子吸二手烟、让孩子远离过敏原;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

  据了解,“健康中国行动”儿童健康促进行动——小橙堡安心成长科普站项目由儿童退热品牌美林提供支持,旨在儿童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话题进行有益探索,提高儿童看护者正确的用药的意识,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致力于帮助中国家庭树立科学用药理念,避免错误用药对儿童概念伤害,与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记者 张蕃)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