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泛欧亚语系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国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泛欧亚语系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国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11-12 09:1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位妇女在搬运小米,这种作物的种植促进了原始泛欧亚语的传播。图片来源:Frank Bienewald / Alamy

  一粒小米可能孕育了地球上最神秘、最广泛的语系。

  泛欧亚语系有时也被称为阿尔泰语系,包括西伯利亚、蒙古、中亚,可能还包括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语言。根据迄今为止对亚洲十几个国家的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进行的最大规模研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泛欧亚语系起源于9000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并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扩大。相关研究结果11月10日发表于《自然》。

  “语言不会自己消失,它们的扩张是因为说这些语言的人在扩散。”未参与该研究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古学家Peter Bellwood表示,农业是语言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泛欧亚语的起源,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它们是同源的;一些语言学家则认为,古代语言之间的大量借用解释了为什么从土耳其语到通古斯语中,许多语言的某些声音、术语和语法特征是共通的;一些研究人员还认为,其起源于大约5000年前中亚的游牧牧民。

  该研究通讯作者之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学家Martine Robbeets一直认为,泛欧亚语属于一个语系。为了给这场辩论提供新证据,她与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的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合作,为欧亚大陆各地的语言建立了一个广泛的语言谱系树。

  研究人员关注“无文化”词汇,包括一些基本词汇,如“田野”“猪”和“房子”。利用这些基本术语和已知的历史语言变化之间的相似性,研究人员重建了一种古老的语言——原始泛欧亚语。其谱系可以追溯到大约9200年前,并显示出几十个与种植和收获小米有关的单词的共同起源。Robbeets说:“这告诉我们,原始泛欧亚语的使用者可能是专注于种植小米的农民。”

  接下来,考古学家研究了中亚和东亚255个遗址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追溯到8500年至2000年前。之前研究发现,完全驯化的小米至少在6000年前就出现在中国的辽河流域。研究人员追踪了附近遗址在陶器风格、埋葬风格和使用同一种驯化植物方面的相似之处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聚集在一起的。它们随着这些“文化包”的传播离开了辽河流域,并与其他文化发生了分化和融合。这种传播与假设的原始泛欧亚语的发展大致相符。

  最后,遗传学家分析了9000年至300年前的23个人的DNA,这些人生活在现在的西伯利亚、蒙古、中国、韩国、日本。他们使用计算机算法预测这些人彼此之间以及与2000个现代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证据表明,现在说日语、朝鲜语、通古斯语、蒙古语和突厥语的人有一个共同祖先——大约9000年前生活在中国辽河流域的农民。

  Robbeets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农民越来越擅长种植小米,人口也随之增加,并把他们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最终,传播语言的人口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群体融合,发展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但仍然保留着可识别的语言“支柱”。 (辛雨)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复旦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

  • 江苏盱眙:种粮大户喜获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