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4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城市!成都靠什么吸引人?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第4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城市!成都靠什么吸引人?

来源:经济日报2021-11-01 09: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原标题:成都这几百万人从何处来

  随着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四川成都成为继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我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都市常住人口达2093.8万人。这一数据较11年前增加了581.9万人,占四川全省人口约25%。

  人从何处来?

  首先,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选择来到这里。过去10年,在成都新增的近600万人中,大学学历人口达535万人,占总人口的25.6%,比10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其次,成都是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主干”,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极核。这样的背景更有利于成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吸引产业和人口加速聚集。

  此外,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通过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差异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变化。例如,成都东部新区人口规划为160万,天府新区规划人口为580万至630万,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

  城市是在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的,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的丰沛,这是激发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都15岁至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8.74%。“新增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带动2020年成都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较2016年下降0.68个百分点,从而让这座拥有35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显得更‘年轻’、更‘健康’。”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战略顾问汤继强说。

  成都对人才有着强大的“吸附力”。从2017年出台“成都人才新政12条”到2020年9月出台“成都人才新政2.0版”,不断更新迭代的人才政策让成都人才总量达到556.3万人,位居全国第四位。

  “我的老家在安徽省淮南市,7年前来到成都,原本是想学习调酒回老家开店,现在我在中英人寿成都分公司工作。我最终决定留下来是因为这座城市很宜居,能让人看到希望。”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员工李晓倩说。

  成都的经济发展确实给人欣欣向荣的感受。2020年,成都经济总量占四川比重达36.5%,占四川四分之一人口的成都贡献了全省三分之一的GDP。

  成都规划建设了12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成都GDP排名从全国第13名跃升至第7名。

  人口的庞大总量和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消费需求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也加剧了人口与社会资源配置、人口与自然资源开发间的矛盾。

  “为缓解这一矛盾,成都一方面抓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契机,从顶层设计、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调整等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另一方面,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不断完善区域内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汤继强说。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建议,成都可以借鉴东京、伦敦、巴黎等世界超大城市的经验,以大都市区理念为引领,建立与大都市区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方式和城市管理体制。

  也有一种担忧,成都的发展会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其虹吸效应会影响周边城市的发展。

  对此,汤继强说:“所谓‘虹吸效应’并不是问题的本质。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动态博弈,从长远角度看,重点城市能够发挥支点作用,撬动更大范围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四川明确把加快成(成都)德(德阳)眉(眉山)资(资阳)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这是建设成都都市圈、辐射带动周边、促进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到2022年,除了“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这一量化指标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还将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等目标。

  四川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智说:“成都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聚集过程中,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这是一座新兴城市进军世界级城市的姿态。”这种姿态代表了成都发展方向,也带来了人口的聚集。(经济日报记者 刘畅)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